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男子地铁辱骂两女 媒体:骂渣男的时候,也要想想怎么应对骚扰

发稿时间:2017-03-07 13:17:10 来源: 南都周刊 作者:杨早 中国青年网

  陌生人骚扰往往并非单纯的骚扰,而是带着各种各样的正当性说辞。最浅层的是“你怎么能这么没礼貌”,高大上一点儿如“献出一点爱心”,终极杀招则是“大家都在XX你为什么不XX”。

  北京“地铁渣男”视频上网之后,初时听到是都是一篇斥骂渣男之声,特别是在三月这敏感时候,又点燃了北京人VS外地人的月经话题,有论者进而怒斥全车厢“更无一个是男儿”。

  随即,另一种情绪浮现,不少人纷纷追述“抢手机,推女人出车厢”的前情,说是有目击者称冲突源自于被推女孩喋喋不休地要求男孩“扫码”,由此解释为什么无人肯管这档看来强弱分明的纠纷。

  这一新闻事件,确实是两种逻辑与情绪的聚焦点,撇去男孩的粗言秽语与抢手机、推人等涉嫌违法的举动不谈,争执双方各自的逻辑是: 男孩认为“你凭什么骚扰我我都摆手了你还骚扰我”, 女孩的逻辑(可能,因为没有完整表达)是“你为什么不能支持一下我们创业,不支持还恶语相向出手打骂,你这样还是不是男人?”而新闻的受众会根据何方逻辑更能引发自身共鸣,来选择立场,进而引发互怼。《北京“地铁渣男”,你干得漂亮!》这种公号标题,充分说明了这种互怼的激烈。

  我看到视频的第一反应,也是看不下去那种17岁男孩的作为。骂、推女性,抢夺他人手机,在地铁上做出推人下车的危险动作,这些举动无论如何不可原谅。有评论说“他做了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想做”不是重点,重点是“不敢做”,心中的戾气如果可以这样释放,积压了海量怨意的北京地铁,不成为大逃杀的修罗场才怪。

  我们姑且将引发男孩发飙的原由,认为是女孩此前要求“扫码”的举动。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陌生人骚扰”。在餐厅会碰到“聋哑人”过来放张纸牌要求购买手工艺品,在街头会有小男孩小女孩扑过来要求你买支花送身边人,在十字路口等红灯,会有人过来擦车或派送地产广告,更不用提无远弗届无孔不入的骚扰电话了……

  对于这种陌生人骚扰,每个人应对的方式不同 。比如电话骚扰,我想起从前的“黄页”,就油然而生恍如平行宇宙的感觉:一本电话簿,收录整座城市每个人家庭电话,还按序排列!这简直就是一本肉鸡大全嘛。那时的人是有多不怕骚扰?还是说骚扰者种群还没有诞生?

  现在中国社会少有实体的黄页,但比黄页还全的个人隐私在网上随处售买,因被骗致死的女大学生,被骗去巨款的清华老教师,你们可还记得?

  反正我将电话视为隐私空间的一部分,未经许可致电,是否骚扰,完全由机主定义。接到明显的骚扰电话,我一般是默默地关机,顶多说三个字“不需要”。我注意到一些有销售经历的朋友,对于这类骚扰电话会比较客气,或许是有共情?他们会好言好语地说“我不需要,谢谢”——这种措辞我不能同意,你占用了我的时间,打断了我正在做的事,我一无所得还平添烦扰,还要我说“谢谢”?哪有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海竹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