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国电影市场国际话语权提升 华人演员不再打酱油

发稿时间:2017-02-23 07:58:22 来源: 南方日报 中国青年网

甄子丹和吴亦凡的组合,成为《极限特工》中国票房的保证。 新华社发

  最近,一部“现象级”的好莱坞大片正在中国上映,它是正在公映的《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简称《极限特工》)。2月10日上映后,上映3天票房4.2亿元,连续12天夺得单日票房冠军……《极限特工》在中国的票房走势喜人,截至22日18时,其票房已逼近10亿元。但这部电影在北美票房平平。其实,这已经不是中国电影市场第一次“拯救”好莱坞电影了,此前的《极品飞车》《敢死队3》等都体现了中国票房的国际话语权,而《环太平洋》《异星战场》则是靠中国市场才避免巨额亏损。

  鉴于文化差异、观影口味等的不同,本来就少有电影能“中西兼顾”,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茁壮成长,中国观众的口味也直接影响了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方向。以往中国演员在好莱坞电影中“打酱油”,出现一两个镜头,而最近无论是《星球大战外传》和《极限特工》,都是为中国演员量身定做角色。

  好莱坞电影产业在揣摩观众心理和品味上,一向都非常专业,而分析数部在中国市场票房远胜于北美票房的好莱坞大片,也能为国产电影提供观众审美的参考指标。

  《极限特工》拍不拍续集?

  中国观众说了算

  《极限特工》在中国上映9天,便突破了《碟中谍5》保持的8.7亿元的特工电影国内票房最好成绩。影片在全球目前3.08亿美元的票房中,有近一半是中国观众贡献的。得益于其在中国的成功,它肯定还会继续推出续集——因为其制作人兼主演范·迪塞尔是这么说的:“续集何时开拍?取决于中国粉丝!”

  作为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极限特工》讲述的是范·迪塞尔带头的特工小队和以甄子丹为首的反派组织之间对决的故事。今年春节档的不少国产片虽然票房飘红,但口碑均不能让人满意,《极限特工》是春节档后上映的首部好莱坞大片,那么它在华能斩获高票房也并不令人意外。

  虽然也有影评认为这部电影“老套无趣”,剧情经不起推敲,但不少观众表示,动作场面是相对出色的。影片的“森林滑草”“海上摩托冲浪”等极限运动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单是这些元素就足以吸引观众尤其男性观众走进影院。更关键的是,吴亦凡和甄子丹的加盟给电影带来不少话题度,根据艺恩智库收集的微博公开数据显示,“吴亦凡极限特工3”的话题占据了这部影片的话题首位,“看来小鲜肉仍是电影热门讨论的话题”。

  反观这部电影在北美的票房,从1月20日上映至今总计只有4400万美元。很明显,《极限特工》就是为了中国观众量身定做的。

  大场面+老演员

  粉丝力量不容小觑

  一些好莱坞影片在美国回收不利,在中国却表现出强大的吸金力,通过梳理过往案例不难发现,中国观众最钟情的关键词还是“场面”+“情怀”,还有能勾起粉丝集体回忆的力量。

  一位影评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中美观众的审片口味存在差异。以动作片为例,这在好莱坞早已是十分成熟的类型片,发展到现在,许多美国观众的兴趣已转向漫威、DC的电影,像《极限特工》这种老派的动作片,显然跟超级英雄电影不是一个量级的。但中国观众大部分受“武侠”的影响比较深,对于“真刀真枪”的高手过招,还是更为喜爱。

  此外,中国观众比较“怀旧”,就以《敢死队3》里的老演员为例,中国观众对他们感情很深,影片上映时演员来国内宣传,马上就能引发集体讨论的话题。

  如果一部电影视觉效果好,又能勾起观众怀旧情怀,就更符合中国市场的品味。同名游戏改编的《魔兽》即为典型例子,其能在中国票房大卖,粉丝的力量功不可没——“70后”“80后”被称作中国的“魔兽一代”,即便“90后”也承载着《魔兽》情怀。其他的游戏改编电影也打着“情怀”牌登陆内地。本周五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刺客信条》改编自历史隐蔽类游戏“刺客信条”系列,该系列自2007年开发以来累计销量突破9000万份。男一号“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日前来北京宣传时不忘宣称自己是中国文化的粉丝,“尤其喜欢周星驰的《功夫》”。基于《魔兽》在中国的吸金力,及《刺客信条》在中国拥有海量的游戏粉丝,业界看好在中国的票房会是影片海外市场中最高的。

  鉴于中国市场的壮大,好莱坞电影业在不断摸索如何巧妙地讨好中国观众。好莱坞大片里中国元素的植入,已从过去生硬加入地标或一闪而过的华人演员镜头,逐渐变成为中国明星量身定制戏份了。同时,中国资本介入好莱坞的步伐也在加快,《魔兽》背后有万达,《极限特工》的投资方也有两家中国公司,不难理解,为推高在中国的票房,两者不但在创作上谨慎考虑中国市场,到了在国内进行宣传和推广的环节,自然也不遗余力。

  ■记者观察

  中国电影即将迈进“重工业”时代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强调,中国电影要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过渡。这个趋势也有数据来证明:位居票房前列的国产片已由前几年的《泰囧》变为后来的《美人鱼》《寻龙诀》这样的特效大片。

  而中国市场“拯救”的几部北美票房平平的好莱坞大片,也是属于“重工业”式的大制作。既然好莱坞电影已经摸准了中国市场的品味和走向,那中国电影人也完全可以考虑向“重工业”转变。

  客观来看,《极限特工》的确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准,而它之所以在中国受热捧,最好的解释是视听效果很好的切合了中国大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不仅是好莱坞大片,曾经国内也一度将此作为票房的“硬通货”,要不是第五代导演在大片征途中折戟,今年国内银幕上肯定不乏此类作品。正因为国内大片的制作技术与好莱坞还存在差距,使得好莱坞大制作电影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

  反观这几年的国产电影,中小成本的喜剧片、青春片“黑马”频出,也使得更多的资金流向了这些电影,而它们也一度被视为能和好莱坞大片“分庭抗礼”的类型。然而,随着产业的升级和电影市场的供大于求,这些同质化严重的被归为“轻工业”的电影,动不动“以小博大”票房高达5亿、10亿的好事一去不复返。喜剧或青春片不可能一直讨巧,票房产出比终究会回归正常。

  身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要想比肩好莱坞,必须完成“重工业”的课题,同时,也要有新鲜的创意和好莱坞式的想象力。这种情况下,中美走向联姻,是符合经济理性的,也给未来注入更多可能性。

  张艺谋野心勃勃的中美合拍的重工业尝试《长城》上映后的反响耐人寻味。其2月17日在北美上映后,4天在3325家影院拿下2165万美元票房,对一部成本高达1.5亿美元的电影而言,成绩并不理想,其口碑也遭到了“冷遇”。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制作中国式大片道路上仍在摸索,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张艺谋好莱坞首秀的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中国电影和好莱坞在工业基础上合作的先河。(记者 刘长欣)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