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走心 朗读亭让普通人参与节目成为可能
有网友爆料,杭州图书馆门口现朗读亭,央视《朗读者》节目组的外景编导和摄像都在边上,一上午已经有二十多位杭州的朗读者进去录制。
有专业的录音设备,头顶有一个摄像头,门一关,亭子里的动作和声音外边就看不到听不到了,朗读者可以对着圆形的麦克风念,外面的制作人员遥控指挥设备。
编导表示这些镜头当天就会传回北京,周六就会出现在新一期的节目中。
亭子里的故事更加感人,75岁的王佩英奶奶读的是病床上老伴写的情书。
王奶奶和丈夫林镜冰,今年结婚已经五十周年。然而在几个月前,林爷爷出了车祸,躺在重症监护室,胸部以下瘫痪,喉咙上了呼吸机,不能说话。
2月17日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病床上的林爷爷用唯一能动的手,把圆珠笔绑在手臂上,给妻子写了一封歪歪扭扭的情书,用了近两个小时。
这份在别人看来难以辨认的书信,王奶奶却每一个字都背得出。她说,老伴年轻时脾气很急,老来脾气好很多,还很会调节气氛。本来两人说好今年金婚拍一张婚纱照。
走出朗读亭,王奶奶泪如雨下。
新节目新身份 制作人董卿首次亮相
这个节目,少不了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董卿。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人,肯定已经被董卿的诗词功底所折服,她不仅反应快,而且对于嘉宾的点评也能随口拈来诗词应答。“腹有诗书气自华”,董卿得到了网友们如此点赞。
做主持21年,董卿说,创作《朗读者》这样一个节目,感觉是“应该到了这样一个时刻”。
在她眼里,“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很大的压力,天天想着赶紧工作,赶紧忙完手里的事,赶紧看看收入,所以应该有这么一个契机,让大家能够安静下来去看一档节目。”
于是便有了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朗读者》。在泛娱乐大势越来越猛的电视行业,董卿花了一年时间打造了一档以“朗读”和“人”为主体的文化情感节目,试图告诉观众“朗读属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