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1998年花儿乐队刚出道,就成了摇滚团体中的人气王。作为"中国第一支未成年乐队",这支平均年龄只有16岁的乐队,当时被外界寄予厚望——“最有前途的摇滚乐队”、“中国新音乐势力觉醒的标志”。
1999年,花儿乐队的第一张专辑《幸福的旁边》好评不断,同名主打歌被认为是最整张专辑中最“成熟的一首歌”。
“我曾经感动的诗篇/在风雨中早已不见/我曾经重复的誓言/早已厌倦/现实的一切/掩饰的在意和欺骗/使得一切/雪在飞/我在梦中心碎/我已经陶醉”。
这首歌被乐评人称赞是“大张伟对生活思考的结晶”,作为主唱兼词曲创作的大张伟,稀里糊涂地成为了“第三代摇滚领军人”,那年他只有16岁,而他最大的愿望只是想成为漂亮姑娘都喜欢的小痞子。
因为“运动能力从头皮往下就得截肢”,大张伟没能如愿成为他心中时尚又“倍儿狠”的痞子,但当年流行的摇滚乐成了他吸引女孩的利器,当他在台上表演时,所有漂亮的姑娘在台下尖叫,投以“崇拜的目光,”“所有事儿都是因为性。”当年白衣飘飘的高晓松,也不过是为了弹着吉他追学妹。年少成名给他带来的最大喜悦,是开始不断收到漂亮女生送来的新年卡片,这满足了他年少时小小的虚荣心。
如果按照摇滚先锋的期待一路走下去,也许今天,大张伟会成为耳帝口中那个“中国最具有朋克精神的人。”
但大张伟坦言,“那种音乐不是我想要的,是付翀让我写的,我就喜欢能给人一把嘴巴的音乐”。起初他无法抗拒名利的诱惑,按照付翀的要求创作,写出“励志的、纯情的”音乐。
除了理念之争,经济之争也成了最危险的导火索。“他(付翀)总跟我说做音乐不能想钱的事,但为了钱,我们家有过两三次,让我觉得,卧槽,钱真他妈的得挣啊,没钱你觉得活下去都有问题。”
大张伟赚钱完全不是享受生活,小学五年级随团出国访问,拿发的钱给妈妈买个金戒指,给爸爸买个电动刮胡刀,自己却什么都没买。出道后他用唱片的钱做首付,让父母住进了楼房。
“我一年玩儿命花也花不过三万,我歌迷都知道我的东西都在网上买。”有时家里装修,木框线他也要跑到建材市场跟人家算,“你卖这个比淘宝上多四块五,淘宝为什么是这个价,他说我这么卖不挣钱,我说那你活该啊。”
大张伟生在普通工人家庭,从小父母就要把他培养成“歌唱家”,为了给他买音乐器材,白天上班,晚上在夜市卖小吃。“就觉得我有天赋吧,他们疯狂培养我唱歌,弄得自己特别拮据,还管别人借钱,我觉得何必呢,我又没有多厉害,培养我干嘛。但是他们就是坚持去做,因为他们就觉得培养我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大张伟曾在节目里坦言,“除了洗澡的我不演,其他我都能。”
拼命赚钱,不过是为了给父母一种安全感, 在父亲眼中,大张伟很不让他放心,父亲每天都会上网看大张伟的信息,看到网上不好的言论,都会打电话提醒他,“你怎么又被说了,嘴又欠了,你别招人家,人家都特别厉害。”
“我爸总觉得他这个儿子早晚一天得完,说我不倒翁顶个盆,一看就不像稳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