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期,隆子县政府拨款42万元,从山外运来水泥、铁皮等建筑材料,盖起了乡政府、卫生院和民房。2.5千瓦水电站和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的建成,使桑吉曲巴一家有了照明电,并看上了电视。
图为玉麦乡的升国旗仪式。
历史上玉麦规模最大时也有20多户300多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西藏民主改革的进行,西藏各地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地方都有了公路,生活、生产条件迅速改观。玉麦乡原先的住户陆续迁出重山阻隔、交通闭塞的玉麦。
到1962年,荒草开始占领玉麦众多废弃的屋舍,这里只剩下包括桑吉曲巴在内的3户牧民。虽来自印度洋的季风每年都给这里送来充沛的雨水,但玉麦看似肥沃的土地却怎么也长不了庄稼,粮食必须要从山外运进。当时,玉麦离最近的公路都有40多公里,而通往公路的羊肠山道上,玉麦人每运一次粮食都要穿越一片沼泽遍地的原始森林、翻越海拔5001米的日拉雪山,再走过一个陡峭的山谷。更让人难受的是,每年11月过后,大雪封山,要到来年的5月积雪才能融化,而这之间的近半年时间玉麦都与世隔绝。
1962年后,一批批的人来过玉麦,但都忍受不了大雪封山后的寂静,又一批批地迁出去了。1983年,政府考虑到这些困难,将玉麦剩下的3户人家搬到山外条件较好的曲松乡。但在曲松只住了一个冬天,桑吉曲巴又带着家人回到玉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