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宿希强)“这就是书法里面的‘避让’,撇画与横画彼此相让,结构更加美观,人与人之间互相谦让,也会更加和谐。”11月29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本部,该校书法教师把写字和做人的道理巧妙融合在一起。
“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本生动活泼的教科书,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浸润学生的‘活水’。”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执行校长朱云峰表示,该校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入校园,以各种形式和载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生素质教育当中,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下一代的心中。
比如,甲骨文。据介绍,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是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该校除了定期组织相关活动,还精心把甲骨文学习和书法学习融合到了一起,“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全领略传统文化融合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把本地区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并转化为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课内外实施,整体进行课程建设规划设计,形成学校校本课程框架体系。目前该校开发实施了包括国画、陶艺、烹饪、编织缝纫、象棋、围棋、中国结与十字绣、古筝等在内的三大系列22门校本课程,并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统一管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心仪的课程,如同孔子因材施教,使学生们各展其长,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面向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更需要新一代青少年的赓续传承。”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钱广书表示,附小将坚持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者,努力探索形成课程特色鲜明、高端平台引领、高质量成果推行的一体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品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