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金融科技进入以人为本的数智时代

发稿时间:2024-11-26 10:1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打上耳钉,藏区牦牛也可拥有电子保单;远程聊天识别微表情,最快可以30分钟完成信评决策并放款;AI技术智联车网,代驾5秒接单、5分钟到场,道路救援30分钟到抵达现场守护平安……当前,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不仅融入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促进金融服务更加的精细化、多元化。

  聚焦“数智时代的金融科技”,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充分展示了金融科技在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丰富优质金融产品供给、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创新应用场景、壮大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也让人们触手可及地感受到,它发挥“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本色,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金融服务便捷性和普惠性的有效实践。

  助力乡村振兴,金融正在数据要素的加持下,提升农牧业的服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金融业的专业本质就是风险控制的技术能力,是对风险的识别、判断、分析、定价、交易、售后服务,及全流程的风险控制。过去我们讲全流程风控,基于各种的壁垒难以真正实现。但数字化、区块链等技术,可以更加全面、高效地识别风险,判断风险,形成精准定价,及时处置。”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在本届乌镇峰会金融科技论坛上表示。

  例如,海拔5000米以上藏民的牦牛怎么承保?盛瑞生解释,过去很难做到,没有合适的技术,完全无法商业化承保,也很难给予贷款的支持。但是,数字化时代,给所有的牦牛打上电子“耳标”,每头牛的轨迹,牧民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出险后的理赔检验也完全不需要翻山越岭去现场查勘。除了打耳钉,猪脸识别、牛脸识别已经在保险行业广泛应用。

  数字化非常高效解决了原来风险控制无法做到的事情,同时也从实质上解决了金融的普适化、普惠化问题。而在深圳数据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光看来,数据领域和金融双向赋能,可以给金融行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实际上,深圳交易所也推动了湖南新晃黄牛数据、广西容县陆川猪数据,通过主动采集,通过打耳钉、胶囊采集技术,采集很多原生数据,给金融业开展新的业务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李红光说。

  数字化在重塑金融业的风险控制场景,其中也包括风险减灾。

  “当前,但随着数字化的加快,特别是大数据、AI技术,包括云计算,带动了我国灾害保险和风险减灾业快速的发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原国家减灾委秘书长郑国光表示。

  郑国光介绍,我国是一个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同时,我国也是一个事故多发频发的国家。这些年,保险业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一些新技术应用来推动风险的减量。比如防灾减灾救灾、气候灾害评估、精准评估灾害风险、社会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等。

  “特别是依托大数据,保险公司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提高灾害风险评估、理赔和风险能力的建设,建立了巨灾风险模型,过去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进行理赔评估,现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就完成了评估和理赔,这是个巨大的进步。”郑国光表示。

  今年1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始实施,明确表示要国家发展保险业,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同时,也鼓励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来提升自然灾害突发应对的能力。

  郑国光提及,目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作为全国唯一综合性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国家级系统,正在全面推进智慧减灾体系的建设,还要深化和保险机制的合作,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结果,来推动我国灾害保险和风险减灾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智慧治理普惠为民、金融科技服务美好生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总工程师孙蔚敏表示,未来,面对产业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要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的应用场景,应用数智化渠道以及科技手段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服务质效,将金融服务更好的嵌入到数字经济的场景,形成全方位的金融科技服务产品供给体系,推动向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方向迈进。(记者 刘尚君)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