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复兴志 报国行|高校师生走进委员工作站 感受乌鲁木齐“齐商量”故事

发稿时间:2024-06-24 14:3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文案:郭文静 李华锡 制图:朱钧有

  中国青年网乌鲁木齐6月24日电(记者 李华锡)在新疆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红庙子街道新居社区政协委员工作站的就业服务站里,有一个编花作坊,门口扶梯鲜花萦绕,作坊里有十几位女工在忙碌着。原来,她们都是附近的社区居民,日常主要从事鲜花修剪包装,通过线上渠道销售,每月工资有3500元左右,节假日则更高。

  “是‘乌鲁木齐·齐商量’协商民主履职平台帮助她们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份工作离家近,还能照顾家人。我看到一位维吾尔族姑娘,她边熟练地修剪着鲜花,边笑靥如花回答告诉我:现在我们的生活比花儿还美!”和女工们交流之后,新疆大学教师赵曼感慨说。

  6月21日,参加“复兴志 报国行”大学生思政实践活动的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赵曼、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徐卉和杨娜跟随着“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红庙子街道新居社区政协委员工作站,了解“乌鲁木齐·齐商量”的协商故事。

  据了解,“乌鲁木齐·齐商量”协商民主履职平台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坚持“一站一特色、一室一亮点”,一室多用、资源共享,探索横向在界别、行业,纵向在街道(乡镇)、社区(村),明确“界别型、区域型、行业领域型、专题型、网络型”5种类型和“有阵地、有职责、有制度、有活动、有评价”的“五有”建设标准,目前,已建立界别委员工作站(室)30个、街道(社区)委员工作站(室)84个。

  新疆乌鲁木齐政协统筹考虑委员界别和住地,将委员编入工作站(室),明确召集人,以点带面、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拓展“齐商量”协商平台,把协商阵地建到了群众家门口。

  同时,“乌鲁木齐·齐商量”协商民主履职平台找准落脚点,更好解决民忧。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着眼“民之关切”,推动“齐商量”工作站(室)与基层“民情恳谈会”、“百姓说事点”同向发力,就群众反映的环境整治、物业管理、就业难、停车难等小切口问题,组织委员、党政部门、社区、群众各方代表开展“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协商124余次,提出意见建议254条,解决困难诉求170个。

  该平台还坚持敞开“大门”,哪里有利于问题解决就选择在哪里协商,专题协商课题至少安排2次现场调研协商,群众反映的小事就地协商、即时协商,把协商搬到现场、走进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楼宇商圈,脚下沾泥土、俯身听民意,推动政协协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各族各界群众真切地感到政协很近,委员很亲。

  新疆大学师生与就业服务站编花作坊女工交流。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摄

  此外,该平台努力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健全委员为界别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机制,在各族各界群众家门口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技术指导、科普宣传、义诊服务等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70件,让政协履职更接地气、协商更增底气、政协更聚人气,为助推乌鲁木齐市高质量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

  赵曼表示,在沙依巴克区新居社区政治协商委员工作站,通过全景一站式的调研,了解到“社区吹哨,委员报道”的工作方式机制,是政协委员在这个社区履职的典型生动写照。政协委员通过对访察民情,调查研究,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让每位居民满意而归。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讲得生动、让学生爱听,这些体现政协委员履职、为新疆各族群众美好生活服务的案例,必须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在课堂中,让“00后”大学生在聆听新疆故事中,进一步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实践伟力。

  杨娜在委员服务站了解到社区为了解决居民就业问题采取多种举措,负责民族团结创业工作的书记向她详细介绍了这里的直播带货工作间。工作间中设有化妆间,展品间等,直播设备齐全,公费建立,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

  “这里硬件基础设施完善,提高了居民参与直播创业的积极性,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通过新媒体创增收的方式给社区居民带来实惠,不仅传播了特色文化,还增加了居民收入。”杨娜说,这样的参观和交流很有意义,现场感受到了民族间互帮互爱的火花,“今后我会更加主动参与此类活动,深入基层积极学习。”

  新疆大学师生了解“乌鲁木齐·齐商量”协商民主履职平台。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摄

  在沙依巴克区新居社区,徐卉参观了这里的百姓说事点、政协委员工作站、教育驿站,了解到这里有“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政协委员、居民代表会参与议事。“在教育驿站里,我见到孩子们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很强,与我们交流互动没有任何困难。”

  她进一步了解到,由于该社区是多民族居住,曾在交流方面存在困难,所以免费为居民进行国家通用语言定期培训,在培训后,居民们之间沟通交流更融洽,也增进了感情。

  “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进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的老师多是学校的老师和志愿者,今后如果有机会,希望我们能够投身这样的实践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徐卉说。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