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社科院新闻所测评12家平台“青少年模式” 专家热议:各方合力护航青少年健康用网

发稿时间:2024-06-01 23: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日电(记者 张亚云)前段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互联网平台青少年模式测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课题组在开展家长访谈时遇到一个有趣的案例:广州的一位母亲说,有一天孩子突然问她“如果咱家的锅着火了,你知道要怎么办吗?要马上把抽油烟机关掉,用锅盖盖住这个锅”,妈妈奇怪“是跟谁学的?”,孩子说“在抖音看的”。“家长在意外之余也很开心,觉得孩子通过短视频还能了解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昕说。

  曾昕提到,因课题调研而接触的家长中,不少家长已经给孩子用起了青少年模式,“有些孩子也会主动要求开青少年模式,因为这样可以看到他们感兴趣的而不是大人感兴趣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模式变得更加人性化了,因为当它真正有吸引力的时候,孩子才会主动靠近,而不是被动使用”。结合调研的经历和感受,曾昕坦言,青少年模式一直在完善中,甚至还有一些漏洞,但仍能感受到包括平台在内的多方为此付出的努力。

  5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互联网平台青少年模式测评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一些学者聚焦安全使用、内容建设等维度,结合多个平台青少年模式使用的体验感受,探讨了当下青少年模式推进的成果与问题,给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不同平台青少年模式体验差别大

  2019年,各大短视频平台推出了“青少年模式”。经过5年的发展,“青少年模式”对使用时长、使用时段、使用功能都有了较成体系的限制与规划。

  从去年开始,和曾昕共同做课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牛天成了青少年模式的深度使用者。课题组成员在测评过程中把很多平台都调成了青少年模式,还和同事们同一些青少年及家长进行了对谈。“‘沉浸式’体验青少年模式后,我们有一些新的发现。”牛天说。

  “有些平台可以通过钻空子绕过一些限制;有的平台对内容过滤不充分;有的平台对支付或交易功能没有限制。”曾昕总结了一些平台的问题。在她看来,除了这些漏洞,有的平台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对未成年人缺少吸引力,才是这一模式需要正视的根本问题。

  不过,报告也指出,一些平台的内容池较之前相对丰富了。比如,在抖音少年模式下的“发现”页面,用户可以自主探索“院士说”“走进太空”“动物世界”等专属频道,还可以调整科学科普、人文历史、绘本儿歌等15类内容的推送偏好,满足符合自身年龄、兴趣点的内容消费需求。

  青少年模式建设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表示,结合报告来看,青少年模式在实际运转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也存在着需要一些改进和改善的地方。

  “这几年,青少年模式一直是互联网平台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的热点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季为民提出,目前青少年模式实际使用率并不乐观。这一现状倒逼开发者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模式,以满足未成年人的需求。

  青少年模式是否好用,这些层面值得关注

  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使用是否有用、有趣、有益?报告尝试从“安全守护力”“内容定制力”“技术防御力”三个维度来判断青少年模式是否好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科研处长、副研究员刘瑞生表示,报告采用3大层面、27个指标,从可行性路径等角度尝试将青少年常用的12个主流平台纳入测评,“努力通过测试逐渐推进和改善青少年模式”。

  安全守护层面,从未成年人隐私、财产、健康和交友安全角度切入,考察青少年模式能否从源头上帮助孩子屏蔽潜在风险。报告指出,“安全守护”不等于削弱未成年人的用网体验,而是要在保障未成年人用网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他们在网络空间里自由探索和表达。抖音、爱奇艺和微博在安全守护层面名列前三。例如,在抖音青少年模式下,用户可以进行语音搜索、文字搜索或进行点赞、收藏、转发,也能单向“订阅”感兴趣的创作者,却不必与陌生人建立社交联系。

  内容定制层面,主要考察青少年模式通过优质的分级分龄分类内容赋能未成年人发展的能力。指标聚焦于平台是否允许用户根据年龄、性别、兴趣和教育阶段调节推荐信息流,是否提供专门的知识分区或合集方便用户系统学习感兴趣的内容等。报告测评结果显示,优酷视频、抖音、爱奇艺在内容定制层面表现最佳。

  在技术防御层面,好的青少年模式不仅需要设置简单,约束有效,还必须具备反破解能力,因此结合实践应用经验,课题组对入口、退出和使用机制的技术逻辑与操作难度进行了横向对比观测。报告显示,在技术防御层面,抖音、哔哩哔哩、优酷视频得分最高。例如,14岁以下的实名认证用户进入抖音即自动开启“青少年模式”,并不能通过卸载重装或更换登录设备绕过此模式。

  报告指出,综合以上三个层面的测评结果,抖音、优酷、爱奇艺这三个平台青少年模式的保护效果位居前列。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表示,报告可为各个平台提供完善青少年模式的理论支持。她还提出,尽管当前的研究已经相当全面,但仍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

  “对于青少年真正的状态,有时候我们处于一种想象式思维。”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表示,要跳出成年人的思想建设青少年模式。

  优质内容是青少年模式建设的大势所趋

  曾昕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知识”“能学到东西”“能掌握技能”等字眼是家长们经常提及的,他们希望用青少年模式激励、培养青少年养成优秀习惯和能力,学习到学科知识等“硬知识”,以及生活技巧、人际关系技能等“软知识”。

  《报告》显示,抖音青少年模式的推送内容已覆盖科普知识、人文历史、绘本儿歌、安全教育、兴趣才艺等30余个细分品类。“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多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调节内容偏好引导孩子探索新领域。”曾昕说。

  陪孩子在青少年模式下刷视频的经历与感受,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张铮坚定了青少年模式内容推送要从有用、有益慢慢要向有趣进行转化的想法,“原来我们更多追求信息的无害,现在我希望平台给孩子带来更有价值的信息。”

  这正是抖音创作者郝博伟努力的方向。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会问问题,清华大学毕业的郝博伟经常会被问蒙。“孩子在学校里学到很多知识,但仍旧会好奇,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它们在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为了更好地解答她的问题,我就把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找出来,并把搜集资料解答问题的过程拍成了一系列短视频,比如‘飞机为什么会飞’‘为什么没有绿色的小猫小狗’‘人为什么只有两只眼睛和一张嘴’,希望能帮助到更多被孩子问蒙的父母。”

  为了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爱上阅读,光是一部《西游记》,抖音创作者王小东花了不少心思。他做了一条名为“你肯定不会的10个《西游记》问题”的短视频,向镜头前的孩子和家长发问“金箍棒是谁造的?”王小东说“这10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法从电视剧里找出来的,只有原著里有。我希望通过这种问题,激发出孩子对原著的阅读兴趣”。

  “青少年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审美往往是先锋、前沿和新潮的。”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智锋看来,优质的内容推送要满足青少年对于美的追求。他还建议,短视频平台要提升青少年模式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

  青少年健康触网,不止需要青少年模式

  报告指出:青少年用网习惯是青少年自身性格、社交能力、心理压力等内在因素和家庭环境、师生沟通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保护青少年健康触网,需要家庭保护、网络保护、学校保护互相配合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青年研究》副主编徐宗阳看来,如果家长自身缺乏数字素养,无法自觉地管理自己的网络使用行为,自然很难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他提倡,家长应自觉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并主动使用青少年模式,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家庭对孩子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影响非常大。”孙宏艳表示,以往对于短视频、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网络小说和在线学习等产品的研究均发现,家庭关系和氛围会对孩子们的社交、心理健康状况、用网习惯等方面产生影响。但目前,一些家长在管理青少年用网中,未能完全履行好监督职责,未能监督孩子开启青少年模式。

  针对家长应该如何避免孩子模仿到不良用网习惯的问题,曾昕指出:对于低龄儿童,家长可以考虑与孩子共用一个账号,并在孩子使用时开启青少年模式,能够屏蔽一些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信息。

  “媒介不断发展,青少年可以在网络视听和社交媒体上获得很多信息,我觉得未来不是强行命令青少年不看短视频、不看电子产品,而是引导其使用网络的行为方式。”刘俊说。

  “青少年和网络的关系不是单一维度的问题,任何的技术手段或者任何个体的努力都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助力青少年健康触网,家长、平台、学校多方主体从不同维度发力,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青少年赋权。”曾昕表示。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