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社科院发布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批重大成果 成都平原青铜时代考古受关注

发稿时间:2024-01-24 13:3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杨月)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组织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成果发布会”。此次发布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工程首批重大成果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出席会议并致辞,科研局局长胡滨主持会议,科研局副局长郭建宏宣布发布成果名单并做简要介绍,发布成果作者代表及研究所代表参加会议。

发布会上展示的重大成果。主办方供图

  本次发布会聚焦“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选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路明灯》《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的历史考察》《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首创性意义》五篇理论文章和学术论文,以及《中古文学文献学(增订版)》《古代法制资料钩沉(全十册)》《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家国时代的天下之公:古典政治观念的建构》五部著作。这些成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阶段性“答卷”。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代表着距今2600至4800年的一段古蜀文明,出土的金器、铜器、玉器、陶器、象牙等文物都非常浪漫奇特,惹人遐想。

  “我们这次研究的对象是成都平原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至西汉的考古材料,重点为青铜时代。选定成都平原进行研究,是因为它所处的四川盆地在地理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元,并远离其他文明中心,考察这样一个区域内的文明,对于我们理解世界不同地区文明的产生、演进和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具有普遍的指示性意义。”围绕《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这项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施劲松介绍,在成都平原出土的大量考古材料中,本研究选取了遗物中的青铜器、遗迹中的祭祀遗存和墓葬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并以此作为两条相互交织的主线索,贯穿于对其他考古材料的整合研究中。

  这项研究值得关注的是,研究采取和突出了“物”的视角、“区域”的视角、“整体”的视角和比较的视角。通过这样的材料和视角,力图揭示出成都平原在新石器时代开启的对外联系和奠定的文明基础,三星堆-金沙时期的文化、社会、早期国家和区域间的交流,东周时期文化和社会的变革与变革的根源,秦汉时期文化的统一和融合。

  此外,突出长时段研究和综合研究,认识自成系统,是该研究的又一特点。其研究目的不仅在于揭示出如上的历史发展线索和文明图景,而且更在于说明考古学作为一种有效的建构历史的方法,可以建构出一个特定区域的连贯的历史。同时这项研究也为了阐释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内,文明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以及沟通、交流对于推动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意义。

  施劲松进一步指出,针对这些考古材料的研究,让研究者能用一种区域的视角去看待各地的文明,去重新认识“中原”与“边缘”。三星堆、金沙没有发现文字,这又促使研究者思考实物材料与文献材料的关系。“我认为相比于形成文字的观念性内容,考古学通过实物遗存建构的历史图景或许不够完整、清晰,但这恰恰就是考古学家眼中历史的本来面貌。任何一个古代文明都具有区域性,也都会与其他区域、其他文明保持沟通与交流,因此有必要将一个区域的古代文明尽可能放到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考察。”他说。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