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王金海)一块小小的面团,在双手间揉、搓、延、展,须臾之间就变成了一朵美丽的向日葵,或者一个威武的大将军,又或者一只可爱的小胖猫……一个个可爱的面塑在手上跃动,而做出这些精巧面塑的,是一群“特殊”孩子。
潜江面塑传统技艺,是指潜江民间面塑艺人以麦面为主要原料塑造自然物种和人物的工艺技能。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东周时期,潜江面塑就被广泛制作。如今的潜江作为古时东周楚国的核心地带,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祭祀文化,为潜江面塑的传承提供了土壤。
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负责全市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的学校,学校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教授学生一些手艺技能。在这种背景下,潜江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潜江面塑为残障学生铺陈生命底色”非遗项目,在传承非遗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在未来多了一个选择。
2020年9月,潜江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开设潜江面塑课程,并邀请潜江面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潘凤娥担任课程老师。针对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拟定教学工作计划、探讨课程实施有效策略、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习制作面塑作品,形成了一套适合特殊学生学习的面塑课程模式。
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多次举办各类作品展示活动和专题交流活动,通过作品展示、义卖等形式,在提高学生技艺的同时,更激发学生的自信和社会交际能力。潜江市博物馆日当天,面塑班的学生代表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博物馆日的活动。展台上摆满了特殊孩子们平时上课做的小作品,面塑展台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在认真地制作作品,都在尽最大努力呈现最好的作品。期间,很多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看到自己的劳动被认可,学生们价值感倍升,心情激动不已。有的学生甚至和前来参观的人侃侃而谈,聊起了自己做的作品。
“这是难忘的一天。对这些特殊孩子来说,活动不仅是一次有意义的现场展示,更是一次难得的社会融合,这将对他们将来良好地融入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带队老师表示。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与实践,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面塑课程的开展模式已经逐渐成熟,而在进行授课的同时,老师们还录制了“潜江面塑”制作微课视频,开展了“潜江面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展示交流融合活动……
快乐而充实的面塑课程,配合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特殊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锻炼提升了手眼协调能力、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非遗技艺与孩子们相互成就,必将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