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家国同梦,父母的红色遗愿

发稿时间:2021-06-30 01:5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你家有什么“传家宝”?是银行存款?是房产商铺?这些都称得上是“财富”,但却不能称为“传家宝”。真正能传家的,往往是一封信,或一本《家规》、一个物件……它们凝结着至亲心心念念的托付、家庭绵延不断的信念、长辈心手相传的精神。

  一个家庭,有这样始终如一的信念,子孙就不会走偏。一个党,有这样始终如一的信念,就会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从一艘小小红船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如今,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这巨轮由无数个家庭托举着,承载着千千万万个平凡党员的奉献和坚守。

  今天,我们走进一对革命伴侣的故事,他们是浴血奋战的战友,他们是彼此依偎的恋人,在战争年代,因为同样的理想信念,他们结成革命伴侣,永远战斗在一起,携手白头。60余年的时光,沧桑了岁月,改变了容颜,却不曾改变他们对爱情的坚守、对信仰的忠诚。

  重大工程战线上的工友们:

  大家好!我叫刘明,退休前在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三局工作。每每到七一前夕,我总会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他们的红色遗愿。在你们热火朝天一派热闹场景的工地上,在你们和家人相聚团圆的时刻,我总想让他们来今天这现代化、智能化的工地上来看看,相信他们一定会含笑点头,欣慰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我父母初心无悔,永远跟党走的故事。

  我的父亲刘玉龙,1925年出生于山西武乡县,父亲少年时饱读诗书,然而正值中国战火纷飞、积贫积弱。1945年,年仅20岁的父亲以身报国,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随部队转战南北。参加过大小战役近20场。

  1947年2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攻打安徽亳州的战役即将打响,父亲任十八旅五十四团参谋,这正是电视剧《亮剑》中所在的部队。为了给作战指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父亲到阵地前沿观察敌情时,被敌军发现,敌人的子弹雨点般射来,子弹打穿了父亲的左小腿,并将他的脚趾打断。父亲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从此伤残。解放初国家发给父亲伤残军人证书,他毅然退还给组织,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幸运了。”

  这道触目惊心的伤疤伴随父亲一生。这是战争的伤痕,也是父亲的勋章!

  就在父亲浴血沙场的同时,在苏中战役的战场上,一名年轻的女战士正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她叫张俊德,我的母亲。她出生在山东平度的贫苦农村,14岁参加革命,17岁在三野二院当护士。1946年参加粟裕将军指挥的“七战七捷”战役,担任医务兵。她曾独自护送20名重伤员穿越火线到后方治疗,母亲在战场上荣立两次三等功、两次四等功。

  新中国成立后,我的父亲母亲在组织的介绍下相知、相爱,并在成都结为革命伴侣,他们从此相濡以沫、相伴一生。

  1953年,父母服从国家号召、听从命令,脱下军装穿上工装,到建工部西南建管局,成为光荣的建设者。1965年,三线建设开始,父亲毅然打起背包来到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他参与了建工部第三工程局的创建,也就是今天中建三局的前身。

  十多年的三线建设,父亲和三局的前辈们开山辟路,辗转奔波在西南的大山之中。父亲常说:“在战争年代,党指哪我就打哪,在和平时期,党叫干啥我就干啥。”

  虽然父亲长期担任企业领导职务,但一直保持军人作风,过着简朴的生活。1985年父母离休后,他们仍然关心企业发展,父亲连续20年担任三局离休党支部书记,支部多年被评为先进支部,1999年9月父亲被中组部评为“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他们热心公益,1998年特大洪灾,捐了4000元;2008年汶川地震又捐了6000元,2010年玉树地震再捐6000元。

  在2015年9月,陪伴父亲63年的母亲去世了,时年84岁。父亲常常看着母亲的照片长时间地沉默,身体也每况愈下。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开幕,92岁的父亲已经卧病在床,可是他坚持要求我把他扶到客厅,收看直播。听完习总书记的报告,父亲老泪纵横,激动地说:“咱们国家现在发展得多好啊,但要永远记住,是有了党的领导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8年8月,母亲去世3年之后,父亲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用最后的力气抓着我的手,一字一句地叮嘱我:“我梦到你妈了,我要去陪她了。最后,替我交两份党费,算上你们母亲的,这是我们生前的约定。”他努力说完,急切地看着我。我们知道这是父亲最后的遗愿,使劲点头,含泪答应。父亲这才含笑合上双眼。遵照他的遗愿,丧事从简,我们将他的4万元积蓄作为特殊党费,交到中央组织部。

  父亲于1946年入党、母亲于1949年入党,父母离世前的党龄加起来有138年。他们穿越枪林弹雨,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投身国家建设,见证中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想着为党尽忠。

  父母以身报国、以心许党的精神是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传家宝。岁月峥嵘,家国同梦!这封信,写给工地上奋战着的你们,我想把这份真挚的愿望也传递给读这封信的你:我们要沿着父辈的足迹,踏上美好奋斗征途,不负父母血汗、不负锦绣年华!

  老大姐:中建三局退休员工 刘明

  2021年6月29日

  “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黑夜中,有星辰指引方向,比星辰更明亮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

  站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回望来时路,愿那些澎湃的斗志、朴素的坚持、细腻的温情,一直能化作家风、化作丰碑,时时提醒着更多青年,把青春的华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愿那种动人心魄的壮志、无所畏惧的勇气、舍生取义的豪情,像星辰,像火种,感染和鼓舞更多的青年,不懈奋斗,永远奋斗,自强不息,逐梦前行。

    策划:杨月

    书信:刘明

    设计、音频:杨月

    通讯员:许名波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报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