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鲜活思政课 实景学党史:北电师生心里“画”送给小山村

发稿时间:2021-04-15 15: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对经典思想的传承发扬、与专业现实的紧密贴合,是高校思政课魅力与活力的重要源泉。高校师资积淀的思想深刻性,可以结合网络媒体的现实时效性,引入多种形式,合力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中国青年网推出“青春思政课”系列策划,重点挖掘报道高校在思政课方面的创新成果,并积极探索与高校共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思政新课堂。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 曾繁华)“喜欢这样的思政课。”“比书本上读来的更鲜活。”“下次有这类党史学习,还愿意来。”

  近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与数字媒体学院师生赴房山区水峪村共建“实景思政课”。师生们共同学习党史、面对面聆听老党员现身说法、现场为老党员作画、将画作爱心拍卖后捐出……鲜活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到耳目一新。

北京电影学院师生合影。北电动画学院供图

  知行:带着画笔走近生活

  “电影人不必动辄大谈‘产业’,更应该襟抱人民情怀和人文关怀。”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对中青网记者表示,“这次让学生来亲身感受小山村的抗战历史、老党员的为民情怀,就是希望能培养孩子们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视野,帮助他们为日后成长为了解市场、引领市场的优秀电影人系好第一粒扣子。”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有个性和想法,我们在教学与培养时都更注重引导。”动画学院教师何澄看着在村中静心作画的学生们感慨颇多,“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让孩子们带着画笔走近真实的生活,走近鲜活的党员好事,才能实现技巧与品德的提升。”

学生在现场作画。北电动画学院 供图

学生在现场作画。中青网记者 曾繁华 摄

  “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跟学生们的专业结合得越紧密越好。”动画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亮说,“这样才能避免空泛,对孩子们有用,提升学生们的兴趣与动力。”

  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同学们纷纷反馈,当面聆听老党员讲述服务人民的旧事,亲眼见到乡村治理成就,内心的触动深刻又真切。

  “我们手中的画笔不仅仅只能记录和创造,更加可以为社会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吸引更多人关注新农村的发展,添砖加瓦。”龙同学感慨。

  “充满艺术风情的水峪村越老越好,是一代代躬耕不辍的劳动人民努力奋斗的成果。”卢同学说,“作为新一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也要以人民为中心,让艺术创作扎根于人民,艺术作品服务于人民!”

  这一次,学生们不仅仅是单向接受教育,也同时成了拿起画笔做公益的担当青年。她们的画作,通过线下与线上拍卖出去时,村里不时响起青年们欢乐的笑声——善款最终都会捐赠给水峪村党支部,同学们为自己能应用专业技能做出贡献而高兴。

  学生现场画作:“豆浆爷爷”杨万俊。北电动画学院 供图

  学生现场画作:“石板爷爷”杨守安。北电动画学院 供图

  学生现场画作:“拐杖爷爷”王庆月。北电动画学院 供图

  体悟:村里的老党员与抗战故事

  老党员杨万俊是水峪村的“名人”,多家央媒都曾报道过的“豆浆爷爷”,也是给北电学生们此行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位老人。

  杨老是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十多年来,义务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制送豆浆,行程超过1万公里。有人心疼地跟老人开玩笑,“您可以改名叫‘杨万里’了”。

  王庆月老人是水峪村有名的木匠,看杨万俊老人爬坡过坎送豆浆辛苦,就给老杨做了一根拐杖。后来扩大范围,给村里的老人们都做了一根。别看是一根拐杖,讲究很多。“横着的把手大概四寸长,使用的是花椒木,这种木质冬天不凉手;而立木更严格,必须是荆轲木,因为不容易断裂,用起来又结实又安全。”王庆月说起拐杖头头是道。一位同学转头对身边的小姐妹说:“工匠精神!”

  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村里的“石板爷爷”杨守安。杨守安老人擅写板书,写了400多块,记录着水峪村的故事。

  “休想老子当汉奸,抗战掉头不下跪”,讲的是抗战时水峪村村民为了保护共产党情报员,面对严刑拷打也没一人当汉奸的故事;

  “油灯昏暗心里亮,抗战军鞋千万双”,说的是水峪村妇女为八路军战士做了上千双军鞋的历史。70岁的杨守安老人介绍,之所以有许多抗战题材的诗歌,是因为水峪村恰巧处于平西抗日根据地东边缘,“村北头的汪二尖山是一道天然屏障。当年,白天鬼子来村里扫荡,村民都闷在家里不出来。到了晚上,咱就偷偷为八路军战士们做军鞋、磨小米。”

  “真不容易啊。”一位同学听了村民抗战中坚忍不屈的故事后小声感慨。

  在年轻人眼中,三位老人都“很不容易”。而三位老人乐天达观的性格,也让学生们啧啧赞叹。杨万俊老人坐在石碾上笑着说:“我给乡亲们送豆浆,锻炼了身体,就不用吃药,反而省钱啦。”王庆月老人说上山找拐杖材料一点也不累,“看到自己能为乡亲们带去方便,我也乐在其中”。杨守安老人则已是许多去过水峪村旅游的网友口中幽默亲和的“网红”讲解员了。

  老党员杨万俊讲故事的同时,学生们现场作画。中青网记者 曾繁华 摄

  正在认真拍摄的学生。中青网记者 曾繁华 摄

  何澄现场指导学生们给杨万俊老人作画。孩子们担心老人家坐太久,大多速写了肖像。最后一个“交作业”的女同学跺脚自嘲:“我为什么要画全身像?”引来一片笑声。

  接过画来,何澄一个一个地提意见,又请杨老为孩子们的画作题字留念。老人端详着画中的自己,不时“嘿”“嚯”地笑赞一声。

  “老党员杨万俊爷爷给我的画签名时,我近距离看到老人家写的字很好看。他人很和蔼,所做的事情更是堪为楷模。”一位同学说。

  据了解,动画学院与数字媒体学院的老师们为了这次活动,已前后筹备了一个月。“辛苦些,也值得。”老师们告诉中青网记者,虽然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有相当的压力,但为了让学生们上一堂充实鲜活的“实景思政课”,“将工作细化到极致也就是了”。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