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人:推动公共场所全面配备AED,实现“黄金4分钟”内可取用

发稿时间:2021-03-11 14:00:00 作者:李华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李华锡)“近年来,猝死已经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大部分猝死,都是心脏骤停所致。如果使用AED——也就是自动体外除颤仪配合进行电击除颤,抢救成功率高达90%。AED还具有便携、易操作的特点,只要稍加培训就能熟练掌握,适合非医护人员在紧急状态下使用,因此被称为‘救命神器’。”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西省委会主委汤建人向大会提交了《推动公共场所普及AED,让“救命神器”护佑生命安全》的提案。他建议,大力推动公共场所全面配备AED,按照人流量合理确定配备标准,实现“黄金4分钟”内可取用。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西省委会主委汤建人。受访者供图

  汤建人表示,对突发心脏骤停的病人来说,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心脏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零。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大约有50%的抢救成功率,这被称为“黄金4分钟”。

  汤建人认为,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推进公众场所安装AED。但我国配置AED起步晚、覆盖率低,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心源性疾病普遍高发。绝大多数猝死都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庭,等专业急救人员赶到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如果在急救人员赶来之前,病人能第一时间得到AED的救治,将极大提高挽救生命的几率。”

  “在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推广普及AED,加强民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对提高院前急救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汤建人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要推动重点公共场所普及AED,解决“能用”问题。大力推动机场、车站、地铁站、学校、体育场、电影院、重要景区、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全面配备AED,按照人流量合理确定配备标准,实现“黄金4分钟”内可取用。考虑到紧急情况发生时,执法执勤人员往往是最快到达现场的人员之一,执法执勤车辆可按一定比例配备AED,和一线执法巡逻工作相结合。目前,AED单价在2-3万元/台,全部由政府购买负担不小,应鼓励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等进行捐赠、维护,可通过在设备上标注捐赠、维护者名称的方式,提高社会捐赠积极性。

  其次,要提升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力度,解决“会用”问题。加大AED操作等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力度和广度。从当前看,建议把警察、消防员、保安、导游、高校师生、公共交通工具司机和乘务员等全部纳入相关知识培训,配备AED的单位应该安排专人参加相关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从长远看,要发挥好教育的春风化雨作用,力推相关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各级红十字会要经常性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要用好公益广告、医院和急救平台的管网官微,宣传AED使用等急救知识,扩大覆盖面、知晓率。要让AED设备上网,实现在政务平台、微信、支付宝等APP上就能查找最近的AED设备,切实发挥作用,避免成为“晒太阳”工程。

  最后,要明确免除救人者的后顾之忧,解决“敢用”问题。近年来,扶人反被讹、救人被敲诈等新闻屡屡见诸媒体,不仅让好心人“流汗又流泪”,更冲击道德底线、败坏社会风气。建议国家层面指导各地出台相关条例,设置“好人条款”,打消大家对使用AED救人后出现不良后果要承担责任的顾虑,为救人者护航、为好心人撑腰,把“围观路人”变成“热心市民”,让救人者在紧急关头敢于施救,最大限度减少悲剧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席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