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决胜2020】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看石泉县的“旅游兴县”战略

发稿时间:2020-11-24 17:07:00 作者:席聪聪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11月24日电(见习记者 席聪聪)“一河四沟六道梁,几十条弯见半扇墙。”这曾是一句挂在石泉山区老百姓嘴边的口头禅,地处秦巴腹地、安康西部的石泉县,曾是国家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161个行政村(社区)中,有扶贫任务的村(社区)高达150个,扶贫之路道阻且长。

  凭借“旅游兴县”战略,2020年2月,石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5.83%下降到今年的0%,短短五年,石泉县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11月2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陕西省委网信办承办的“决胜2020·陕西担当”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安康市石泉县了解当地的“旅游兴县”战略。

  石泉县明星村“沧海桑田”景区一角 主办方供图

  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蚕助推县域振兴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提到的千年‘鎏金铜蚕’,即出土于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池河镇金蚕博物馆的讲解员说道。据介绍,该文物见证了我国2000多年前开辟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悠久而厚重的蚕桑发展历史。

  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以鎏金铜蚕为原型打造的文创产品 主办方供图

  石泉县委县政府据此,以“金蚕文化”为引领,开启中国金蚕小镇建设,小镇内主要景点有金蚕之乡展览馆、“鎏金铜蚕”文创产品展销中心、明星村“沧海桑田”景区。据讲解人员介绍,“金蚕小镇建成后,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镇内100%贫困户实现脱贫,100%农户实现就地就业。”

  今年32岁的刘玉是明星村“桑海酒吧”的管理者,土生土长于明星村的她,早年因为家里是贫困户,为贴补家用离开家乡,在石泉县城工作。明星村开发旅游后,刘玉所在公司在明星村投资建成了一家以蚕桑文化为主题的酒吧,刘玉正好借由此回村工作。“我很感谢有这样一个工作机会可以回到家乡,在老家我的工资没有降低反而还高了2000元,这让我很满意”,如今在做好管理工作外,刘玉还经常在空闲时间帮助村里其他村民做好对游客的服务和管理,谈到未来,刘玉充满希望地说道,“我想生活的更好,比任何人都好”,她计划着多干几年后,到公司入股,谋取更大的发展。

  刘玉接受记者采访。 主办方供图

  明星村的旅游建设,不仅吸引了刘玉这样的年轻人返乡,还为村里很多老年人提供了发挥余热的舞台。

  今年64岁的陈泽华向记者感慨道,“自从村里开发旅游后,不仅村子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还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早年陈泽华依靠养蚕为生,自村里开发旅游后,他的老房子被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和村民自发入股成立的陕西明星沧海桑田旅游开发公司租用,改造成为民宿,每年可以获得7000元的房屋租赁费,除此之外,村上还为他提供了一套闲置房,供他免费住宿。

  现在他和妻子都在该旅游公司上班,陈泽华做保安,妻子邓仁菊做保洁,每人每月都有1800元的稳定收入,现在一年下来他和老伴的总收入近五万元。“这比原来种桑养蚕的收入翻了好几倍,这多亏了县上发展旅游”。并且在没有发展旅游前,明星村的路都是泥巴路,村民出行相当不方便,“现在在政府的帮助下,村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建设的相当完善,村民的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陈泽华高兴地说。

  陈泽华接受记者采访。 主办方供图

  据明星村村支书介绍,明星村共有1093户,其中贫困户达249户,自村里搞农旅融合,大力开发旅游后,2019年村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067人,贫困人口实现了顺利脱贫。村支书说,“将鼓励更多的村民将自己的房子打造成民宿、农家乐,使村民实现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梦想,再也不用外出打工。”

  鼓励村民靠手艺吃饭,中坝作坊小镇让老手艺“活”起来

  “手要稳啊、都攒劲啊、多出油啊、奔小康啊……”在中坝作坊小镇的阮小二油坊内,今年53岁的当地村民石荣成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砸着木榨机的撞杆,展示着最原始的菜籽榨油技艺。

  “通过这种传统方式榨出来的菜籽油,一斤可以卖上二十多块钱。”据石荣成介绍,2016年创业能人陈国盛返乡在中坝村打造七十二作坊,原先在老油坊帮过工的他被聘请到作坊传承老技艺,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参与体验。现在石荣成每个月工资稳定在3000元,不仅顺利脱了贫,还供养儿子上出了大学。

  石荣成带记者体验木榨机。 主办方供图

  中坝作坊小镇内,不仅有石荣成这样的老大哥,还有很多年轻人坚守的店铺。80后的李宗琴在中坝作坊小镇经营一家手工编制作坊,小小的店铺内布满了她亲手创作的手工编织品。

  李宗琴本是中坝村人,出嫁外地后听说家乡建起了七十二作坊,于是返乡依靠自己的巧手,在中坝作坊小镇开了两间手工作坊。通过编制棕扇工艺品、游客参与互动体验、制作传播宣传片、线上线下销售等方式,使很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棕扇也成了小镇作坊里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据李宗琴说,“有个月仅靠卖扇子我就收入了3万元”。

  李宗琴向记者展示自己手工编织的收款二维码 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中坝作坊小镇地处的后柳镇中坝村原以种养殖业为主,产业分散不成规模,整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9.7%,在国家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和石泉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的契机下建立的中坝作坊小镇,自运营以来,已直接带动周边8个村600余户(含贫困户168户)发展订单农业稳步增收,70余户村民在小镇开店创业,让本村及周边各村6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路子找对了,沉睡的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通过政府帮扶与民众自身努力,“旅游业”现已成为石泉县城乡居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这座陕南小城,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八方来客,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陈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