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国人的故事 | 毛丰美:“我们改不了天,但可以换地”

发稿时间:2020-08-05 12: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景区,从花果山上俯瞰万亩果园。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曲俊燕 摄

  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七沟八梁瓜果满枝。每年这个时候,村党委书记毛正新都要沿着盘桓的山路走一走,看一看。

  6年前,他的父亲,也就是大梨树村的老书记毛丰美去世前的第13天,无法行走,坐着轮椅,眷恋的仍是这片土地。

  如今,毛正新站在高处,放眼整个大梨树村,来往的车流、人流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心旷神怡。

  “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这是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毛正新不敢忘记。父亲在他眼中就像一座碑,他害怕辜负了父亲。

  “我们改不了天,但我们可以换地”

  毛丰美带领大梨树村的乡亲们开垦荒山。资料图

  曾经的大梨树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穷得叮当响。

  “八山半水一分田”,大梨树村拥有山地54000亩、耕地7440亩。山的比重最大,而山却是荒山。

  “大头在哪儿,我们的希望就在哪儿。我们改不了天,但我们可以换地!”1989年,老书记毛丰美带领全村人开始开垦荒山、建万亩果园、修梯田……没有机械化设备,他们就用铁锹、铁镐、扁担、土篮子和手推车,肩挑背扛。

  曾经的大梨树村。资料图

  他扁桃体发炎,白天要带头上山干,晚上还要开会研究第二天的活,根本没时间打点滴。炎症严重了,嗓子就化脓了,大夫就用针管子往外抽脓。“这病就是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强它就弱!”毛丰美说。别人问他,你图什么呀?他说,“要想干出一番事业,不豁上一头,那不好使,就得干!”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衣裳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背上的汗碱一圈套着一圈。村民心疼他,劝他去干一点轻快活,毛丰美瞪着眼睛说:“我干轻快活,重活留给谁?”

  大梨树村的今天是干出来的。从1989年起的10年间,大梨树村组织出工10万多人次,治理荒山20多座,修整梯田10600亩,栽种梨、桃、杏、李子、苹果、板栗等各种果树100多万株,开辟山间作业道87公里……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流金淌银的花果山。2008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来到大梨树村参观时,连声赞叹:“你们大梨树村造地的规模是我们大寨的10倍,我向农民实干家致敬。”

  “干不好,就全砸了,我豁上了”

  大梨树村老书记毛丰美(中)。资料图

  改革开放的浪潮,让毛丰美嗅到了商机。他发现车站人流大,但却缺少住宿的地方。他带领村民在凤城火车站旁连租带买了6间民房,开起了小旅店,赚得了“第一桶金”。

  1985年,中央出台了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有了开小旅店的经验,毛丰美决定建宾馆。但是,建宾馆不但要花掉前些年村里辛辛苦苦攒下的20多万元家底,还得贷款100多万。村民能同意吗?

  为了打消村干部和村民的顾虑,毛丰美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广东、浙江等省考察学习,然后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工商局不敢办手续,他就闯进县委书记的办公室求评理。建楼期间,他常常吃住在工地上,一干就是300多天。他说:“干好了,咱村就起来了,干不好,就全砸了,我豁上了。”工程竣工后,毛丰美瘦了20多斤。有一次傍晚回家,孩子都认不出他了,老伴心痛得直流眼泪:“这是图啥啊!”

  大梨树村景区“干”字文化广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曲俊燕 摄

  10个月后,龙凤宾馆开张营业,这是凤城第一家宾馆。经营初期,生意并不好,大伙都急坏了!毛丰美绞尽脑汁,他想到了在沈阳到丹东的火车上做广告,乘坐这趟列车的乘客,会反复听到介绍龙凤宾馆的信息。只要到凤城想住宿,就会有意无意地选择龙凤宾馆。每天晚上,他让服务员把房间的灯全部点亮,十点钟后陆续关闭,给人感觉生意十分兴隆。办法虽看似简单,却很有成效,龙凤宾馆渐渐火起来,大梨树村迈出了商贸兴村的一大步。

  几年间,村子里相继办起了铸造厂、缫丝厂、服装厂等十几个企业,全村900多名劳动力进城、进厂,成了人人都羡慕的“工人”。30多年过去,大梨树村富裕了,集体总资产超过6亿元,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我们就是要干,只想不干就是扯淡。不说别的,连总结教训的机会都没有。干要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干要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干要巧干,讲科学闯市场。”在大梨树万亩果园的最高峰,矗立着一座9.9米高的“干”字,这便是远近闻名的“干”字碑。“干”是毛丰美提出的口号,也是大梨树精神的精髓。

  “我是农民,就要替农民兄弟说话”

  2009年全国两会上,央视正在做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采访直播。突然镜头一黑,一个人无意中从镜头前直接穿了过去,在一屋子的人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又“昂首阔步”地从镜头前返了回去,手里还拿着一个玉米,这个人就是毛丰美。

  在这一年全国两会上,毛丰美手里拿着一根玉米,到处呼吁涨粮价,成了一个新闻热点。“这么大一穗玉米,只能卖三、四毛钱。农民太吃亏了,我非要带来让大家摸一摸这根黄澄澄的大穗玉米有多金贵。”为了给农民争取利益,他还和另一位代表在电视直播里吵了起来,最后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粮价一定要涨,“小步快走”。在毛丰美的呼吁下,那几穗玉米没有白带,粮价要“小步快涨”当年被写进了中央文件。那年秋天,粮食涨价两毛多。毛丰美接到很多电话,说他把农民的话给说出去了。

  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资料图

  “我是农民,就该为农民兄弟说话”。他还曾连续多年呼吁取消农业税,为农民说话,这不是第一次。2007年,毛丰美将两瓶黄黑色的污水带到了全国两会会场,这些水来自于辽宁省昌图县条子河流域,当地有十多万老百姓饮用这样的污水长达10年。毛丰美把污水摆在了桌子上,激动地说:“这老百姓也太苦了,整天就喝这样的水,今天我就问问在座的各位代表,这水,谁能够喝一口,谁敢喝一口?而当地的老百姓却喝了十多年了。”会场鸦雀无声。3天后,国家环保部紧急派人在污染区域打了50眼深井,解决老百姓用水问题。3年之后,这里的水污染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2014年初,毛丰美病情恶化,癌细胞扩散到了肝部胆管,他仍然执意要参加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晚上瘙痒实在受不了,他就嘴里咬着一个牙刷,反复修改他准备的建议和议案。这一年,他带来了8份建议和议案。每一个字,都是他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反复修改斟酌出来的。

  当全国人大代表的20多年,他的调研笔记记了16本,提出了232件建议和议案,件件事关农业、农村、农民。他说,“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本来就少,我要珍惜替农民说话的机会。”

  “我不能辜负父亲,更不能凉了乡亲们的心”

  “正新啊,我岁数大了,大梨树更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回来吧。再说了,城里不缺你一个公务员,可咱们村需要大学生啊。正新,你怪没怪我让你回来?”为了让大梨树村能更持续、更科学地发展,毛丰美又做了一次“自私”的父亲,让正在凤城市国土资源局当公务员的儿子毛正新回到村里工作。

  为了说服儿子,毛丰美说了很多语重心长的话,他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干什么的,而在于他干了什么。”又说,“你要在村里干,就不能给自己留后手,保留公务员身份容易,但那就冷了老百姓的心,老百姓心里最有数。”毛正新一直静静地听父亲说话,看着父亲在灯光下花白的鬓发,苍老的面庞,毛正新含泪点了点头。

  “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理解父亲,当自己真正走上这个岗位的时候,才明白责任之重。”这种紧迫感和压力感,在父亲去世后,变得更加强烈。毛正新彻夜难眠,要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必须有新招儿,大梨树村下一步该怎么办?他苦苦思索,决定“二次创业”。

  大梨树村现代农业展示馆。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曲俊燕 摄

  “二次创业”的大梨树村紧扣时代脉搏,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毛正新提出:一产求新、二产做深、三产提质,以旅游为核心,三产融合发展是新的发展方向。近两年,在原有的旅游资源基础上,他们新建了毛丰美纪念馆,逐步丰富旅游内容,以红色旅游、红色教育为大梨树旅游赋予了新动能。

  东北的冬季漫长寒冷,旅游“半年闲”的难题一直是制约大梨树发展的瓶颈。怎样才能突破瓶颈?这两年,毛正新不断实践,他带着村民做“七彩田园”农业现代化温室大棚展示馆,新栽植果树1.3万株、新建改建葡萄大棚54栋,打造了占地超过46公顷的“四季花海”……

  30年前的大梨树人艰苦创业是在苦干实干“换地”,而今的“二次创业”,大梨树人正在巧干改“天”。

  大梨树村现任村党委书记毛正新。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曲俊燕 摄

  现代观光农业拥有不凡魅力,但做大做强并不容易。使其发挥出最佳效益,尤其需要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人才。怎样破解人才之困?怎样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到农村“筑巢安家”?毛正新不断思忖。

  渴求人才,打破常规!哪个产业项目需要用人就随时招聘,向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才伸出“橄榄枝”。如今,看准了农村发展的大好前景,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梨树村的现代观光农业风生水起!

  “二次创业”也经历过很多次迷惘和挣扎,每每这个时候,毛正新都要到去看看父亲带领乡亲们艰辛打造的万亩梯田,然后继续前行。

  毛丰美去世前的13天,不能走路,他坐着轮椅也要到花果山和新建的村史馆去转一转、看一看。资料图

  2014年9月,老书记毛丰美与世长辞,终年65岁。3天后,按照老书记的遗愿,灵车从家驶出,缓缓驶过大梨树村、桓盖公路和凤泽大市场这些让他牵肠挂肚、奋斗一生的地方。

  在毛丰美去世前的13天,不能走路,他坐着轮椅也要到花果山和新建的村史馆去转一转、看一看。还不时叮嘱身边工作人员,要做好山路的改造、鲜花观赏带的种植、停车场的使用,以及景区的长远规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放不下村里的工作,牵挂的还是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父老乡亲。

  如今,大梨树村村民富起来了,小康生活天天有奔头。为把贫穷这两个字从乡村“搬”走,从大地上“抹”去,毛丰美竭尽一生力量,带领大梨树人靠自己的双手变荒山为“金山”,变贫穷为富裕,化不利为有利,变瓶颈为突破。苦干、实干、巧干,干出一个风生水起,强村富民!

  辽宁电视台“辽宁好人、时代楷模”评选时,给他题写的颁奖词中写道:即使长眠,他也是一个守望者,成为年年满枝的梨花雪,寸寸抽枝的梨树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慧慧 见习记者 曲俊燕)

责任编辑: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