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韩玉)“乡村振兴离不开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群众才能在富裕之路上越走越远。”今年的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带来了“传统产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建议。杨昌芹认为,乡村振兴需要在政策、资金、人才方面得到支持。
2018年两会期间,杨昌芹带着竹编工艺杯走上“代表通道”,向世界展示赤水非遗竹编技艺。2019年全国两会闭幕后,杨昌芹牵头建立了集培训、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展示于一体的“极竹堂非遗产学研基地”,打造非遗产业链,吸纳更多当地群众端起非遗手艺的“饭碗”,解决了不少贫困人口在家就业的问题,同时,促进了非遗传播和乡村特色经济多元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在发言。本人供图
杨昌芹为今年的两会带来了名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竹编画。她说:“制作这幅竹编画时,正处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我当时就特别希望大家都能携起手来,共抗病毒,一起共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疫情暴发之后,为了方便更多人学习竹编技术,杨昌芹制作了竹编视频教程,帮助更多人了解竹编技艺,同时为竹编产品打开了更广的销路。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非遗产品应该结合市场,融入生活,同时不能丢失文化灵魂。我们要用文化引领市场,用市场养活文化,让非遗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杨昌芹说,赤水竹编是传统的,必须融入现代设计,开发出更多适合时代生活审美的产品,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和传承。目前,杨昌芹开发了茶杯、花篮、竹提包、字画等上千种竹编产品,并通过电商“触网”拓宽销售渠道。
杨昌芹(中)与同事交流竹编技艺。本人供图
杨昌芹告诉记者,她开办的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村集体扶贫资金入股方式,直接带动177户贫困户,为留守妇女、易地搬迁户以及部分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去年,杨昌芹的公司员工从40多人增至106人,销售业绩从2018年的400万增至600多万,间接带动了赤水市上千人从事竹编生产,巩固了赤水市脱贫攻坚成果。
“非遗不仅仅是文化,它也是产业,可以带动一方致富。我们传承人带头干好小而精的文化产业,这些产业就会成为脱贫攻坚的特色经济和未来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同时,乡村振兴需要更多青年人才加入进来。”杨昌芹说,希望更多年轻人回到传统文化产业中创业就业,非遗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
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帮助非遗传承人、保护单位、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相关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社会消费,助力脱贫攻坚,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的“非遗购物节”联合了多个网络平台,帮助更多非遗产品得到推荐、宣传和传播。杨昌芹说,“非遗购物节”在传播非遗的同时拓展了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希望“非遗购物节”能持续举办,形成长效机制,多方协作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