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就业扶贫助力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稿时间:2020-04-28 15:20:00 作者:李岗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李岗)“加强对村民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让大家掌握一技之长,能够通过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稳定增加收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凉山视察时的殷殷嘱托。 

  凉山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是影响四川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 

  为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大局中“一子落而全盘活”的积极效应,四川省人社部门依托当地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线、解急难”,办好扶贫车间促增收。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实现多渠道多工种就业,为全面打赢凉山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何显芬指导员工把摘好的食用菌放框。李岗 摄 

  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为脱贫“造血” 

  凉山,不止有琼海,有泸沽湖。还有勤劳朴实、善良坚强的彝族人民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普格县东方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到了收获的季节,普基镇文倡村4组的贫困户期沙日歪凌晨四点就来合作社产业园,在园区负责人何显芬的指导下,把刚采摘的食用菌包装好发往客户手中。 

  今年39岁的何显芬7年前辞掉教师工作,回乡创办了食用菊种植家庭农场。她心中一直有个愿望,想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希望通过创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2016年,一场大雪压垮了何显芬的种植大棚,但是没有压垮她干事业的决心。虽然当初的投入一无所有,何显芬选择了坚持。 

  何显芬找到当地人社部门,在就业局的帮助下,申请了10万元的无息贷款,继续未完的事业。 

  2019年,何显芬入股到由会理扶贫援建周边5个贫困村的资金和涉农资金整合,总投入300万元的东方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园。 

  产业园以股权量化的方式,由各个村持股,按照“公司+产业园+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每年对5个贫困村进行持股分红和支付土地流转资金。 

  “规模大了,我的压力也大了。不管我们自己盈亏,5个村的贫困户分红不能少。去年,我们就分了25万元。”何显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期沙日歪现在主要的工作是采摘菌类、和料、打扫卫生等。“以前收入主要靠打零工,现在每个月固定有2000多元,很满足。”期沙日歪说,希望一直做下去。 

  和期沙日歪一样都是贫困户的员工,产业园还有3个。“到了是用工高峰季节,每天需要80人左右。”何显芬说,“工资是按天计,少的70-80元,多的150元左右,优先使用贫困户,这是我的原则。” 

  与普格县相距100多公里以外的喜德县。“返乡创业”是萦绕在很多离乡求学、求职者心头的梦,他们梦想着把知识带回家乡,把经验带回家乡,把先进的理念带回家乡,在成就创业梦的同时,带动家乡父老共同致富。 

  袁星就是其中的一员,西昌师范学院毕业的他回乡创办了农业开发公司,主要从事种养业和电商产业。 

  有项目,但缺技术、缺人脉。在当地人社部门的支持下,袁星参加了县、州创业大赛,成了创业明星和四川省的返乡创业示范企业,获得现金奖励的同时也收获了公司的知名度。 

  拿着手里厚厚的订单,“没有人社部门的支持,我发展不了这么快”,袁星坦言。 

  通过“公司+合作社”的模式,袁星公司有60多人的当地员工,带动了31户贫困户就业。 

  因病致贫的阿尔古生莫,家里还有两个小孩上学。如今,她在袁星的公司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的收入,一举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具备了“自我造血”能力,就能稳定脱贫。凉山州依托现有创业园区建立孵化基地,建成大学生创业基地暨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基地6个。入孵企业184家,直接扶持184余名人自主创业,带动吸纳就业400余人,其中带动贫困户就业65人,季节性用工1000余人。 

  正在上班的阿候阿比(左)。李岗 摄 

  抓好扶贫车间 就业顾家两不误 

  阿候阿比是越西县申普乡异地搬迁到马拖乡的贫困户,3个孩子有两个在读书,要照顾孩子外出务工就不现实,贫困户的“帽子”始终摘不掉。 

  当地就业部门了解后,把阿候阿比介绍到一家当地苦荞生产企业的扶贫车间当搬运工。朴实勤劳的阿候阿比上班3个月就当上了搬运组的组长。 

  “这个工作不影响农活,有时间就过来做工。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庭和孩子。”阿候阿比以前仅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如今在扶贫车间一个月可拿到3000余元,生活有了盼头和劲头。 

  和阿候阿比一样在扶贫车间上班的张莉露,也是因病致贫。因为有些文化,她在厂里负责客服工作。 

  虽然工作时间才半年,张莉露积极参加厂的培训,向同事们学习请教,业务能力提升很快。“以前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种菜,常常为生计发愁。”现在每个月有工资3000多元,张莉露觉得很满意。 

  凉山州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等就业扶贫载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全州累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42个,吸纳贫困劳动力614人;认定就业扶贫基地7个,吸纳贫困劳动力92人。 

 

  异地搬迁安置点彝欣小区。李岗 摄 

  开发公益岗位 就业扶贫暖人心 

  位于喜德县的彝欣小区,是该县巴久乡、络其乡等9个乡镇33个村易地扶贫搬迁点,安置了1399户供7250人。 

  喜德县就业局负责人介绍,县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有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主要面向大龄、残疾、低保户对象。 

 

  在安置点正在工作的马海车罗。李岗 摄 

  今年53岁的彝族阿妈马海车罗,就住在这个和城里环境差不多的小区,同时也是这个小区125名保洁员之一。 

  “我老伴62岁,我们身体都不是太好。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建好了这么漂亮的房子,还给我安置了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几百元钱。”虽然马海车罗说不来汉语,但她的高兴发自肺腑。 

  让马海车罗更加高兴的是,自己26岁的儿子,在各方的帮助下,已经顺利从绵阳师范学院毕业,现在当地中学开始任教。儿子有了固定体面的工作,这是马海车罗最大的骄傲,“以后的日子更加有奔头了。”这个家庭已经稳定脱贫。 

  2016年以来,凉山州像马海车罗这样受益的贫困劳动力有25309人。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成功帮助一大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走上就业岗位,保障他们“可就业、能就业、就好业”。 

  2020年,凉山将全面完成最后7个贫困县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17.8万贫困群众脱贫任务。播撒就业“金种子”,才能加速收获全面小康。凉山包括人社等其他部门将继续做好就业帮扶工作,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加强兜底保障,为贫困群众托起更加幸福的生活,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贡献好就业智慧和就业力量。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