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心不隔离|“疫下”当有少年强

发稿时间:2020-04-11 17:3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用阅读积蓄力量,以文字期待新生和希望,把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发起了“心不隔离,你在读什么书”主题征文活动,致敬一往无前的你。来,让我们感受你的心声。

  “疫下”当有少年强

  “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未来的样子。”

  己亥末,庚子年初,荆楚大地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武汉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将先前的繁华沉默咽下。仍记得,昨日喧阗中有盛世美景,不曾想一朝阒然。听不见鞭炮震耳的热闹,看不见川流不息的街道,感受不到亲戚拜年的亲切寒暄和新气象的喜气洋洋。武汉病了,湖北病了,我们戴上了口罩,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顾生死、勇往直前地奔赴抗疫一线,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一场战疫。此景此况,不是白衣天使,无法身穿“战袍”奔赴战场的我,除了每天关注抗疫一线消息,便只有翻起书,做好我学生的本分。我抬起手,拾起散落在人间的温暖,心中有万千言语想道,便提笔写下如萤火般微薄的光热。

  书中有故事,更蕴藉道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耳畔那首《经典咏流传·少年中国说》的旋律也让我情不自禁地将时间拨回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而竟有一些国人无知昏庸,跟随帝国主义舆论叫嚷“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荒谬言论,也为批判一些国人自暴自弃、毫无民族意识的奴性嘴脸,梁启超发愤而著《少年中国说》,一字一句铿锵有力,饱含着他慷慨激昂的斗志以及对中国青年的真切期望。

  “少年人如朝阳”“少年人如乳虎”“少年人如侠”“少年人如春前之草”……梁启超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每一笔都浸入了对少年的期许,更展示出了少年的无穷力量与朝气。“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在梁启超先生的笔下,少年是无限的希望,身上肩负着的是民族的未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里,中华民族始终在风雨中勇往直前,青年人的身影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翻开历史书卷,青年执笔叱咤新文化运动,背起枪支在抗日战场上浴血杀敌。他们胸怀祖国大爱,可文可武,不惧困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呼喊,以国之崛起为己任。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当下,疫情下的中国何尝不是面临着一次挑战。病毒肆虐,病人乏力,医生护士身着防护服前后奔忙。从武汉封城到全国人民居家防疫过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生与死的对决。没有畏缩不前的人们,只有那身披战袍满眼星光的最美逆行者。他们不忘医者初衷,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无言的时光里,我们见证着84岁的钟南山院士购买“无座票”奔赴武汉的中国精神,见证着火神山医院10天建成的中国速度,见证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支援武汉的中国力量,也见证着无数国人团结一致,捐钱捐物资的中国温情。这两个月的战“疫”,我们见证了太多的温暖,体味到了太多感动,更为生于“种花家”而感到自豪。

  更让我感到热泪盈眶的是在抗疫一线的战场中,有精心研制药剂的院士、与病魔争分夺秒“抢人”的医护人员、坚守交通要道的交警、生产防护用具的车间工人,更有一群年轻的身影在闪烁,以自己青春的光芒照亮了武汉和中国。那些在2003年非典暴发时还懵懂无知的孩童,如今已然成年,披上“战袍”,成为这场战“疫”的一份子。00后护士刘家怡随广东医疗队驰援湖北,她笑着说“我穿上防护服,就不是个孩子了”;20岁的谢佳慧是福建支援湖北医疗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一句“去救人”言简意赅却充满力量;18岁的余森乐主动报名在口罩厂当临时工,只愿能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沈繁星、沈皓月两姐妹报名志愿者,一句“小时候有别人保护我们,现在我们也能为保护别人出一点力”更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青年群体眼望星辰,坚定信心,尽自己的所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力量,当年“温室里的花朵”已然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未来的样子。我们血脉中流着的是红色的热枕,骨子里是韧劲和执着,心中是祖国和万千人民。在这群同龄人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了青春的热血斗志和万丈光芒,更看到了中国蓬勃向前的希望。此刻,心中莫名触动不已,身为师范生的我执笔写下“少年当有少年强”七字,紧握拳头,告诉自己定要刻苦学习,承担起时代的责任,今后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为我“种花家”播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我们透过镜头看见了武汉漫天飞舞的绚烂樱花,也相信不久后我们定可共登黄鹤楼,共享美味热干面。此刻,我打开手机,看到了钟南山院士手捧鲜花的满脸笑意,听到了各地医护人员陆续凯旋的消息,也看到了中国少年在挥汗如雨中脱胎换骨,在逆境挑战中顶天立地,实现那耀眼的青春“蝶变”!我们将肩负使命,在青春年少中不负韶华,待人间的欢欣铺满江城,我们共赏锦绣神州!

  作者:阳晓娟

  编辑:乔佳新

责任编辑:叶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