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从荒芜乡野到国家森林公园 一场华丽的生态转身

发稿时间:2019-11-08 12:18:00 作者:刘逸鹏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一角。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逸鹏 摄

  中国青年网合肥11月8日电(记者 刘逸鹏)十一月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除了一些四季常青的植被,还有不少树木迟迟没有褪去绿衣,今年的冷空气似乎来迟了一些,如果穿上一件厚棉服行走在合肥市区还会感到几分燥热,可走在这座占地总面积1072公顷,三倍于纽约中央公园的森林公园里,却总会感到一阵轻微的凉意。

  该公园是中国首个退耕还林并经生态修复建成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坐拥799公顷森林及263公顷水域,是安徽省内唯一的万亩城市水网森林,在合肥市中心城区生态规划中,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城市绿色屏障区,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之肺”和“城市之肾”。

  然而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紧邻巢湖北岸的一大片荒芜乡野。

  从废弃的农田华丽转身成为规模庞大的森林公园和当地热门旅游景区,这在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方彪看来格外的不容易。“这里之前是养殖螃蟹的,到处都被挖成了一条条沟壑,后来也没人管,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直到2002年全国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废弃养蟹场遗留下来的问题才开始得到解决,一条条沟壑终于被栽上了一株株树苗,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这个全国唯一的纯人工的森林公园也是从那时打下了蓬勃的生机。

  2012年,包河区积极探索国企参与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运营管理工作,成立区属国有企业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负责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日常建设运营管理。

  2017年6月4日,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安徽省林长制首批试点单位。林长制实施以来,新增林区面积3000余亩,林下实施林相改造5000余亩,从单一的杨树林实现成为混交林,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自然、生态、野趣”理念始终被放置首要位置。除了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还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各类林木花卉。

  仅2018年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就累计栽植池杉、落羽杉、红豆杉、美国红枫等各类乔木18万余株,山茶、茶梅、五色梅、月季、紫薇、桂花、樱花、桃花等各类灌木58余万株,地被40余万平方,主要节点新增花镜20余处,极大丰富了园区面貌。

  据了解,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为做好养管工作,成立由上岸渔民和失地农民组成的专业工程施工、园林养护队伍,既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问题,又省去外包环节,降低企业劳动成本。同时实施精细化、网格化管理,保洁服务现已实现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垃圾落地不超过15分钟”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自2012年开园以来,一直对民众免费开放。按照打造“人民公益园”的标准,积极推进公益性、便民性服务,免费为养老院孤寡老人、残障儿童、城市环卫工提供观光车。

  如今,矗立在巢湖16.8公里黄金湖岸线的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已然成为环巢湖生态旅游的标杆。

责任编辑:吕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