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脱贫攻坚地方行】布楞沟村的这6年:一方水土“养好”一方人

发稿时间:2019-09-23 16:33:00 作者:赵瑛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赵瑛) 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6年前,这6个词是对甘肃省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的全部描述。

布楞沟村新貌。 任磊摄

  在东乡语里,布楞沟是“悬崖边”的意思,这个名字很好的注解了布楞沟村严酷的自然条件。村里全是坡耕地,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年均降水量29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485毫米,群众处于全县最偏僻、居住最分散、条件最恶劣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是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状态。

  “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走亲戚”,留下了这句嘱托。

  今天的布楞沟村,56户村民搬进了新农村村居,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在家门口就医、上学也从村民无法企及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从东乡县城驱车,盘旋绕过一座座黄土山头,坐落在深山坳里的布楞沟村逐渐出现在视野里。红墙灰瓦的整齐村居,显眼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宽敞漂亮的学校紧凑的排列着。

  站在村口望去,正在修建的临夏市折桥镇到临洮县红旗乡的折红公路如“丝带”般从布楞沟穿过。公路预计今年秋季正式通车,届时,这条路将打通布楞沟片区交通瓶颈,沿途10个乡镇将被连接起来。

  为改善生态环境,村里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并种植经济林,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5750亩,村子周围原本光秃秃的黄土山正慢慢变绿。

  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的问题解决了,致富增收的问题摆在了眼前。靠山吃山,怎么让这一方水土养的住一方人?近年来,村里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依托着本地空气优质,光照好,适宜生长优质木耳的条件,布楞沟村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起黑木耳种植基地,预计年产值120万元,年纯收入可达30余万元。9月中下旬,6个大棚本季的木耳已经采摘过半,“木耳菜摘季的时候可以解决15个妇女务工问题,她们每天工资100左右,人均一年能增收一万元。”高山乡政府工作人员马如福说。

布楞沟村养殖大棚。任磊摄

  听说村里环境好了,又在积极发展产业,许多走出去的本村青年开始了返乡创业,马大吾就是其中一位。2015年,他筹资修建养殖场,设计养羊规模3000只,是布楞沟养殖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养殖场。同年3月,布楞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吸纳26户群众入社。今年,每户入社群众预计可分红3000到5000元。

  种木耳、养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富了村民,也让村里有了公益、道路维护、环境卫生维护、大病救助的储备资金,更加保障了村民的生活。

  在村子山坡下的一片平台上,折红公路的一边,布楞沟综合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它的两侧,分布着两个巾帼扶贫车间,吸纳着村里妇女就近学技术、就业。其中,以生产油馃馃为主的巾帼扶贫车间吸纳了村里33名妇女打工,每人每月工资收入可达到1500元以上。

  据了解,布楞沟村已在2014年率先脱贫。2018年,村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15元。靠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布楞沟人正实现着一方水土“养好”一方人的憧憬。

责任编辑: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