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英名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刘昶荣拍摄
在江西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有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烈士英名廊,黑色的石碑上刻着23179名烈士的姓名。每年都有很多烈士后代来到陵园祭奠先烈,这里也是当地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烈士英名廊上有很多四个字的英烈姓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达摄
走在长长的烈士英名廊中,记者发现墙壁上有不少类似“王四月生”“邱太阳宝”等四个字的英烈姓名。讲解员肖琦介绍说,这些都是牺牲时未满18岁的小战士。根据当时兴国县一些乡村的风俗,很多孩子在18岁之前是没有起大名的,许多小战士还没来得及拥有自己的大名就牺牲了,人们只能将他们出生的月份或者小名标记在姓氏后面……
肖琦告诉记者,这些年轻的小战士都隶属于“少共国际师”。据了解,“少共国际师”是一支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1933年8月5日组建,全师1万余人,平均年龄18岁左右,80%是兴国子弟兵,很多小战士还没有步枪高。
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英名廊。中国青年网记者方瑞摄
1935年2月,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红军战斗人员锐减,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组织上对中央红军进行整编,“少共国际师”撤编。虽仅存一年半时间,但“少共国际师”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既为中国工农红军书写了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党和人民军队培养锻造了一批栋梁之材。
据介绍,兴国县位于赣州市北部,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达9.3万多人,为国捐躯的5万多人,全县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名,牺牲在长征途中的烈士12038人。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战士倒下。
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国青年网记者方瑞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王海涵 刘昶荣
中国青年网记者 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