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 张瑞玲 杨月) 4月1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报告梳理了一批“一带一路”沿线的丝路节点城市,这类城市是“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中资源集聚力较强和发展主动权控制力比较大的城市。报告共选取“一带一路”138个样本国家和351个样本城市,构建了包含战略伙伴关系、区域影响力、成长引领性以及政策沟通性、设施联通性、贸易畅通性、资金融通性和民心相通性“五通”在内的评价模型,形成“丝路节点城市2.0”指数。其中,泰国曼谷居“设施联通”型城市之首。
泰国曼谷居“设施联通”城市首位。图片来源:《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
“设施联通”型城市是指在“五通”领域中基础设施水平较高、拥有枢纽性的铁路站点、信息化水平较高以及往来中国航班数较多的城市。数据显示,居于“设施联通”城市排名前五位的还有新加坡、巴黎、鹿特丹、柏林。
发挥支点城市的辐射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地区发展,已成为诸多城市的共识。报告还聚焦了中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作为成员国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GMS),报告称,大湄公河次区域走廊无论从规模还是机制上来看,发展都已日渐成熟,具有很强的国际典范意义。但大湄公河次区域走廊的城市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今后的发展还面临较大挑战。
具体来说,首先,应提升铁路交通联系水平,加强多式联运走廊建设。其次,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居住人口为25万~100万的城市规模较小,各国政府和国际开发机构应鼓励和重点推进中等城市发展。再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城市家庭收入相对较低,消费水平不高,但增长较快,应在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过程中,着力实现家庭和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相对平衡。另外,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城市发展,需要大量资本和技术的支撑,应采取措施吸引私营部门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建设。最后,要提升走廊地区农业和物流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及城市便利设施。
报告特别指出,未来,旅游业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尽管目前旅游业仅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总量的5%左右,但增长速度比该地区整体经济增速要快得多,建议大力发展旅游业及城市便利设施。报告认为,旅游业对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性已得到关注,进一步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涵,积极开发会议、商务、重大国际活动等旅游市场,是将来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