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君: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助力发展品质农业 推进乡村振兴

发稿时间:2019-03-10 21:04:00 作者:李川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0日电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川) “从农业政策层面进一步鼓励发展品质农业,利用互联网手段,以产品差异化定价和适度规模化解决品质农业激励不足问题,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解决产销信任问题,助力品质农业发展。”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就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助力发展品质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019年“一号文件”更进一步指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并落实到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具体措施。

  从一名返乡大学生到村党支部书记,李君作为品质农业的践行者和受益者,深深认同“一号文件”指出的发展思路。

  如今,李君带领家乡探索新型农业致富已有12年时间,形成岫云村模式。“岫云村模式发掘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大山深处农家传统的生态养猪、鸡、鸭特色,公司化组织70余个村庄3000多农户的闲置劳动力,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菜地、场地进行少量散养,通过互联网平台精准对接城市高品质消费者的需求。目前,70余个村庄的大量农户不仅脱了贫,不少家庭还买了小轿车。”李君说道。

  李君认为,当前我国已零散出现品质农业、特色农业试点,但总量明显偏少。

  在他看来,发展品质农业面临几方面挑战。“首先是品质农业缺乏系统化的政策激励。目前在国家顶层设计之下,各地还没有出台配套政策,没有真正形成鼓励品质农业的政策氛围。”

  “其次是品质农业缺乏市场激励。实践表明,只要改变生产方式,中国也可以产出优质稻米、优质猪肉、有机蔬菜等优良农产品。但在现实中,这些优质农产品往往成本较高,产量较低,在市场竞争中还输给量产的农产品,最终‘劣币驱逐良币’。”李君坦言。

  对此,李君举例道,我国偏远农村传统方式喂养10个月以上屠宰的土猪肉,其市场价往往与4个月出栏的饲料猪肉相同,因此农民主要用于自食,没有商品化的积极性。

  “第三是农产品缺乏有效溯源机制,造成真假品质农产品泥沙俱下,消费者难以区分。”李君表示,此前有媒体曝光一些普通甚至劣质农产品被包装成来自品质农业产区的农产品,从而欺骗消费者,赚取高额利润。这类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购买品质农产品的信心。

  针对这些挑战,李君对发展品质农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是从农业政策上进一步鼓励发展品质农业。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各省市结合本地农业比较优势,出台本地规划。加快建立品质农业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各省市应从税费、补贴、用地、农技支持、销售等方面切实扶持品质农业。”李君讲道。

  二是利用互联网手段,以产品差异化定价和适度规模化解决品质农业激励不足问题。

  “建议因地制宜发掘各地品质农业类型,借鉴岫云村模式公司化、产品化运营农产品品牌。”李君表示,要在品质与定价上突出与普通量产农产品的差异,让品质农产品获得应有的市场价值。品质农业要突破小农经济,适度规模化,可以考虑利用数字信贷工具支持规模化发展,利用互联网电商模式、大平台流量,在全国市场匹配高品质农产品买家。

  三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解决产销信任问题,助力品质农业发展。

  “建议创新使用数字技术手段,例如区块链技术,解决品质农业的农产品溯源问题。同时,用数字技术将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透明化,进一步解决消费者与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信任问题。”李君认为,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或APP对品质农产品提前下单,生产者、销售者将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向消费者定向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