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 杨维琼 左橙) “一家有事,大家相帮”,《教民榜文》记载:“乡里人民,贫富不等。婚姻死丧吉凶等事,谁家无之?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周给……如此则众擎易举,行之日久,乡里自然相爱。”
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仍旧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凡遇造房盖屋、婚丧嫁娶等情况,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大都乐于从人力物力上予以帮助、接济。
一家娶亲,整个村寨人家都来“相帮”。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维琼摄
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宜纳采。在云南一个名为古墨的小村子里,一位返乡青年决定将相恋多年的女友娶回家。他早早便跟父母兄嫂商量好,“一切按照咱们的习俗来办”,他说,要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请熟悉的乡亲们来见证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早已成婚的兄长为他开心,很早便开始忙碌。按照农村习俗,他先是请了当地的师傅帮忙“看日子”(选取黄道吉日),确定下婚宴日期后,他腾出时间,亲自跑遍寨子里的一家一户,告知大家“腊月二十四,家弟办婚宴,二十三那天还得劳烦你们全家来帮忙劳累”。除了亲自告知乡亲们以示诚意,主人家还得请好做饭的厨师、洗碗的大姐、烧糖水的小哥、切糖块的大妈、传送饭菜以及收拢剩饭的小伙子……如此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婚宴当天的重头戏,自然是认亲。因为新娘远嫁,省去了接亲等环节,晌午过后,新郎换上了西装,端起装满了烟的盘子,带着换上了礼服、端起盛满了瓜子糖果花生等小吃盘子的新娘,开始认亲,正式把新娘介绍给乡亲们,一片喜气洋洋。
认亲的新娘。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维琼摄
婚宴前一天的情形与一般人家嫁娶无二,主人家提前准备好食材,放在院子里,备好锅碗瓢盆,以便来相帮的乡亲们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始说起八卦并择菜——捡豆芽、刮胡萝卜皮等;而厨师便会在灶房里准备好调料,生好火,做好晌午饭,等着大家把菜捣弄干净,吃完晌午饭后便开始着手准备晚饭和处理第二天会用到食材;烧糖水的小哥会提前到主人家,帮忙在门口架起一个火堆,烧上几大铁锅的谁,每当有客人进门,便会泡上一壶糖水,拿上一堆搪瓷盅,给客人倒上一杯甜蜜蜜的糖水。
在门口烧糖水的小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维琼摄
而到了下午,就是年轻又热心的小伙子们的主场了,他们一个个忽而化身大力士,抬起一张饭桌就往院子里走,轻轻巧巧往地上一放,就稳稳当当了,而后他们便会抬起已经在灶房里装的满满当当的茶盘,身形灵活地穿梭在院子中间,仿佛那满地的桌子椅子不存在似的。不一会儿,满院子的桌子坐满了客人,用油漆漆成红色的桌子上也摆满了菜品。
晚饭时分,摆饭的小伙子们。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维琼摄
“叽里呱啦”“噼里啪啦”一阵嘈杂过后,杯盘狼藉,这些在家里或许从未收拾过餐桌剩饭的家伙们,又一次拿起茶盘穿梭在院子里,不一会,又是干干净净的桌子。
下一轮的客人,也开始坐上了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