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国之方略和青年的奋斗故事相融,当地区发展和青年的获得感相交,透过这些青春中国的故事,你是否能触摸到时代发展的铿锵脉搏?从来没有哪一个百年,像这一个百年般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未来中国变化的方向、力量与速度,取决于中国青年每天作出的每个选择。一起轻轻道一声:您好,新时代!
“您好,新时代”系列报道:“您好,贵州”
中国青年网贵州12月8日电(记者 李虹静)12月4日,“秋后喜算丰收账,脱贫攻坚看贵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正式启动。在本次活动中,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的记者走进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等州市的多个村镇,探寻脱贫攻坚喜人成果。
水塘乡营丰村村民刘发君今年喜获丰收,面带喜色地与记者分享“核桃致富经”。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虹静 摄
毕节市赫章县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总人口 85.91 万人,现有贫困人口 11.14 万人。近年来,赫章县立足于其独特的立体气候特征和资源优势,坚持发展核桃产业扶贫,将核桃产业与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相结合统筹推进。2010年前后,水塘乡营丰村村民刘发君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免费领取核桃苗,在自家田地种植核桃树14亩300余棵。期间,乡政府提供技术人员指导、帮助核桃苗领取户种植。仅今年一年,刘发君家收获核桃2000斤,收入近万元。刘发君表示,近几年他又开始发展立体农业,将核桃树与其他低矮作物同植,收获颇丰。“我们现在也在不断改良种植方法,核桃产量逐年增高,对我们的生活帮助更大了。”刘发君这样对记者说。
水城县易地扶贫迁入工程海坪安置点海坪彝寨远景。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虹静 摄
海坪彝寨位于六盘水市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内,属于六盘水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之一。已建成房屋390栋,总建筑面积12.945万平方米。该迁入工程涵盖水城县6个乡镇35个村245个村民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79户2782人。
海平村阿娄社区彝族文化小镇居民赵音写。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虹静 摄
海平村阿娄社区彝族文化小镇居民赵音写在谈及家中情况时红了眼眶。2016年8月,赵音写一家从水城县杨梅乡台沙村搬入水城县易地扶贫迁入工程海坪安置点——海坪彝寨。搬迁前,赵音写独自在外打工支撑整个家庭,全家月收入仅3000元。因儿子患有肾病,每周需要到县城做透析,赵音写的收入几乎都用于两地辗转。迁入安置点后,赵音写进入社区工作,终于能够在工作的同时照顾家庭。在政府的帮助下,赵音写的家人也都找到了工作,家庭月收入翻番,经济压力减轻了许多。“以前在老家我们只能吃土豆过活,现在我们不仅能吃别的东西了,社区过年过节还会发肉,现在的生活可比以前强多了。”赵音写这样对记者感慨。
家住六盘水市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打柴组的朱小巧在儿媳的陪伴下到营盘乡卫生院看病。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虹静 摄
朱小巧因支气管炎进入卫生院住院,经过五天治疗,好转出院。出院时仅需自付55元。据了解,营盘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的门诊报销比例为90%,普通农户报销比例为80%。有患者表示,从前翻山越岭看病难,现在就在家门口看病,还不怎么花钱。
种满花椒树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北盘江镇银洞湾村花椒种植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虹静 摄
过去的银洞湾村因其土地贫瘠、环境恶劣,群众生活艰苦,是当时全县最穷的村子。1992年该地区大旱,在几乎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仅有花椒树存活。在村支书罗泽亮的建议下,全村开始种植花椒。二十年间,靠着花椒种植,银洞湾村从最穷村一跃成为全县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子。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北盘江镇者颡村卢家高山组的“羊肠小道”,小路两旁均为农户的烤烟田。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虹静 摄
者颡村卢家高山组是北盘江镇全镇海拔最高的村寨,因其山高路陡,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自然贫困村寨。交通不便给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困难,过去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马驮,道路不通是当时影响群众生活的最主要因素。今年4月,北盘江镇“组组通”公路全部贯通,群众再也不需要步行三四个小时去镇上了。“感谢党和国家给我们修这么好的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54岁的颡村卢家高山组村民黄国兴不住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