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 杨月)11月30日,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与英文期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ICCC)》联合主办的 “当代与传统:中国文化影响力生成国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高峰主持,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司领导班子成员易凡平、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资深教授分别致辞。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法国、瑞士、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等国嘉宾,与我国各单位专家学者共计60余位,共同探讨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机制与当前状况。论坛共设一个主论坛、三个分论坛及“三极对话”环节,全体参会人员逾200人。
黄会林发言。主办方供图
本次国际论坛是自2010年黄会林提出“第三极文化”理论并创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之后举办的第九届年会。本次国际论坛延续去年“中国文化影响力生成”的主题,并进行深入挖掘,围绕着传统与现代两面性,以及当代语境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情况进行研讨。
易凡平在致辞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希望与会专家在论坛中增进了解,激发灵感,形成有研究价值的成果。黄会林在欢迎辞中介绍,自2011年开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每年举办一次年会,与学界专家共同探讨中国文化。2017年的大会主题是: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就文化影响力的内涵与表现、世界文化影响力生成的关键因素等展开讨论。今年,论坛侧重从“当代与传统”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明年将围绕“本土与西方”的角度继续开展对话。
主论坛发言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理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吴为山开始,他的发言题为《我雕塑艺术中的文化价值观》,吴为山以自己的雕塑作品“睡童”“老子”“孔子”等为例,开门见山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点是中国文化价值的体现。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国自身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博古睿讲席教授安乐哲(AMES Roger)的演讲《成人:论儒家角色伦理学中的“人”》从伦理学、宗教和社会秩序等角度,认为儒学具有批判性、进步性、充满希望,将对变化之中的世界文化秩序做出重要贡献。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曹卫东以《超越相对主义和中心主义》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当今时代是再中心化、再相对化的时代。曹卫东以近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探讨中国人文学者与知识分子的失语和缺席现象,认为这体现出了哈贝马斯的“人的自我中心化”与“工具理性的失败”。他援引黄会林的观点指出,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正是如何处理传统文化的再中心化与再相对化。黄会林进行了题为《古老的新生: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的演讲。她认为,中国的崛起需要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吸收西方精华文化、总结近百年以来中国革命文化和当代建设经验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可以和当代欧洲、美国文化鼎立的当代中国文化——即“第三极文化”。
论坛设置三个圆桌分论坛,分别针对“中华文化与全球影响力”“中国文学与电影国际影响力”“‘看中国’的美学表达与国际影响力”三个主题进行热烈讨论。圆桌讨论结束后,分论坛主持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颐武,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李瑞卿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分别向大会作了分论坛总结汇报。论坛还特设“三极对话”环节,以期对“第三极文化”理论进行研讨与学术碰撞。“第三极文化”理论认为:当今的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在多种多样的文化样式中,从影响力看,其主流大体可以认为有三极。中国文化、美国文化、欧洲文化在当前多元的世界文化中分别代表一“极”,三极文化之间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图景。在“三极对话”环节中,来自美国、法国与中国的安乐哲、白乐桑、高玉、萧放四位教授进行对话。依循“第三极文化”的阐释,三国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第三极文化”提供了新见解。“三级对话”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理事、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主持。
论坛“三极对话”环节。主办方供图
“当代与传统: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的论题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情关注和积极思考。高峰在会议总结时指出,国际论坛通过主论坛发言、圆桌研讨和“三极对话”等环节,讨论充分、分析深入,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本次论坛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智慧的交融,期待明年的国际论坛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