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青年之声传“湘音” 城市“非遗”续根脉

发稿时间:2018-11-27 18:40:00 作者:刘尚君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衡阳11月27日电(记者 刘尚君) 一个身段流转,一声唱腔惊艳。“湘”音踵事增华,灵动千年书院。

  11月26日,“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第二站走进湖南衡阳,实地探访石鼓书院,感受湖湘非遗文化。

  从江边而来,涉阶而上,清脆响堂、韵味浓厚的曲调从石鼓书院的门坊中萦绕出来,循声而去,来自衡阳湘剧艺术团的两位青年演员何思思、江野萍正在表演湘剧《小放牛》。两人扮相惊艳、对唱山歌、载歌载舞,将湘剧演绎得淋漓尽致。

  衡阳湘剧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兼唱有高腔、低牌子、昆曲、乱弹四种声腔,传统剧目,不少出自宋末南戏、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

  “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第二站走进湖南衡阳。实地探访石鼓书院,感受湖湘非遗文化。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 摄

  “湘剧动作细腻、舞蹈性强,动作规范化程度高,融合了唱念风格,多用程式、大段板式变化的唱腔或整段念白手段刻划人物的风格。”青年演员江野萍告诉记者,湘剧对演员的台词、表演、唱跳功底要求非常之高,《小放牛》这个剧虽然表演只有不到十分钟,但是从出剧本到排戏至少要有半年时间,“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一个唱腔转音有时就会抓半个小时,慢工出细活,对我们来说还要多历练。”

  近年来,江野萍和何思思经常会随团外出参赛或者展演,在把湘剧戏种传播至大江南北的同时,她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愈发强烈,那就是重视戏剧的人多了起来,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在现世中兼容存续,并在众人赏识中得以永葆发展。

  “我是衡阳人唱的是衡阳戏,以前出了校门很多人对我们唱的是什么都不太了解,但是现在许多年轻人都知道了。”何思思说,戏剧演员很有“前途”,她会把湘剧一直传承下去。

  你方唱罢我登场,另一端,由衡阳祁剧艺术团表演的《白蛇传》片段戏《游湖·酒变》同样赢得阵阵掌声。

  衡阳湘剧艺术团的两位青年演员何思思、江野萍正在表演湘剧《小放牛》。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 摄

  祁剧因发祥于湖南省祁阳县地域而得名。祁剧旧时称祁阳戏,又称楚南戏、是湖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二大剧种之一。祁剧是一个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流传相当广泛,在湖南主要活跃在永州、邵阳、衡阳、郴州、怀化等地,至今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贵州、新疆、云南等地方广为流传。

  戏中白素贞的扮演者、青年演员江琪介绍,为了发扬祁剧文化,团队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作为中小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通过教授祁剧动作招式、扮相技巧等激发青少年对传承弘扬戏剧文化的热爱。

  据衡阳市文体广新局局长蒋勋伟介绍,目前,衡阳市先后在市艺校开设衡阳湘剧、衡阳祁剧、衡州花鼓戏学员班,全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活动300余场次,设立非遗教学基地17个。他表示,衡阳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空前之高,着力打造南岳非遗展示传承基地,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衡阳,这座有山有水的城,蒸水、耒水、湘江三江汇流,南岳衡山五岳独秀。蒋勋伟期望,让文化遗产的光彩在传承中融入现代生活,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根脉,让城市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墨北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