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声”中国科学家校园科普行公益讲座第六场暨中科馆大讲堂走进山西省吕梁临县。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邢燕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3日电(特约记者 邢燕) “医学上习惯上把所有的恶性肿瘤成为癌症。”11月22日,“青年之声”中国科学家校园科普行公益讲座第六场暨中科馆大讲堂走进山西省吕梁临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主任医师闫东杰为在场的300余名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胸外科医生漫谈肿瘤预防》,山西省吕梁临县科协主席张永平主持了本次活动。
山西省吕梁临县科协主席张永平主持了本次活动。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邢燕 摄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相应的死亡人数也在增加”,讲座刚开始,闫东杰先给在场的学生们展示了一组癌症发病率的数据,据数据显示,中国癌症发病约占全球22%,死亡率占全球27%。“中国相对比美国来说,就诊时间偏中晚期,居民缺乏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疗的认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主任医师闫东杰在讲座中。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邢燕 摄
恶性肿瘤是一个多因子、多步骤复杂的过程,关于肿瘤的成因扔悬而未解,闫东杰在讲到恶性肿瘤的发生时为学生们普及道。“环境因素、免疫水平、家族遗传、营养状态、生物因素、内分泌活动、精神因素,这七种原因可能会引起恶性肿瘤。”他以“家族遗传”这一因素举例,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
“要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如果有进食胸骨有哽咽感;干咳、痰中带血丝;胸闷胸疼,久治不愈;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高热……”当闫东杰讲起如何早发现时,引发了现场同学们的阵阵惊呼。
在场的学生们认真的听讲座。中国科技馆供图
闫东杰讲述到癌症的诊疗时,他总结了诊断、分期、治疗、随访四条经验:“恶性肿瘤首先要明确诊断,才能分期有针对性的治疗,由于恶性肿瘤存在复发、转移的风险,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及时发现新病变。”闫东杰同时提出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个方面,对于早中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最后,闫东杰展示了以往做过的手术案例,让同学们通过案例更近距离的了解如何治疗肿瘤,让现场的同学们意犹未尽。
本场公益讲座活动在中国青年网、未来网官方微博,团中央“青年之声”PC端及APP、微邦“青年之声”直播厅进行了同步视频直播,在线观看人次超2万。
据了解,“青年之声”中国科学家校园科普行活动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技馆于今年7月共同启动,将历时一年。该活动以“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为主题,将陆续邀请我国科学家走进校园,通过讲座、分享、互动等方式,让科学家与青少年面对面,并通过团中央“青年之声”、中国青年网、未来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向全国广大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热爱科学的人才。前五场活动分别走进了人大附中、衡水一中唐山分校、平谷刘家河中学、前门外国语学校,邀请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高登义和张厚英院士、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张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香涛、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暨麋鹿苑博物馆副主任、副馆长郭耕分别以《探索地球三极》《嫦娥探月神州华彩——载人航天纪实》《奇妙的物理世界》《用“天眼”寻找另外一个地球和外星人》《生态生命生活:人与自然的绿色交响》为主题为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科普讲座。
本场活动是“青年之声”中国科学家校园科普行系列公益活动的第六场,由“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中国科学技术馆团委、“青年之声”科技服务联盟承办,临县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青年网、未来网、中青视讯·手机电视、河北凯东钢结构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