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乌镇栽下“小梧桐” 互联网大会舞动青春style

发稿时间:2018-11-09 17:30:00 作者:李川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小梧桐”姜悦晴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姜悦晴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李川)“Mein Deutsch ist besser!”

  这句德语翻译成汉语意为:“我的德语有变好哦!”

  11月5日下午,“小梧桐”姜悦晴在上海浦东机场接到“老友”“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措恩时,情不自禁讲出这句话。

  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

  去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姜悦晴参与大会志愿工作,正是服务于被誉为“德国互联网之父”的维纳·措恩。

  彼时,刚刚开始学习德语的姜悦晴对于这门语言的掌握并不是很娴熟,维纳·措恩则鼓励姜悦晴“发音不错,要继续努力”。

  时隔一年,再次来到乌镇,姜悦晴依然是负责接待维纳·措恩。老友相逢,姜悦晴开心地来了这样一句开场白。

  乌镇栽下“小梧桐”,志愿共舞青春“汇”。

  “小梧桐”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青年志愿者的昵称,自2014年大会举办以来,浙江团省委已经组织了超过5000余名青年志愿者服务大会,这群青年人同大会共成长、同进步。

  因为是第二次服务大会,姜悦晴戏称自己是“老老的小梧桐”,对她来说,志愿者培训紧张而严格,却也充满挑战和趣味。

  在11月1日正式入驻乌镇开始集中培训前,姜悦晴就同往届志愿者合力完成了一份100多道题目的问题汇编,这个汇编后来出现在了每一位“小梧桐”手中的志愿者手册中,成了志愿者们的权威工作指南。

  这是因为,团浙江省委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将志愿者的培训和考核前移,要求志愿者在到达乌镇前先熟悉了解大会情况、乌镇地形,并且形成标准规范。

  在“问不倒的小梧桐”高校PK赛前,为了熟练掌握大会各项内容,新老“梧桐们”放弃休息时间,背诵日程、地图等信息,甚至严格到需要背出每一场会议的地点,背出乌镇每一座桥的名字。
  对于此,“小梧桐”们早已习惯。五年成长,他们正以更专业、更统一的标准开展服务。

  “小梧桐”袁闻艺和互联网大会嘉宾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全球副所长布鲁斯·迈康纳进行交流。袁闻艺供图

  1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一天,“小梧桐”袁闻艺从一早8点上岗工作,一直忙到了晚上8点30分。

  袁闻艺的所有志愿工作时间都是根据所接待嘉宾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全球副所长布鲁斯·迈康纳的行程安排决定的。

  同样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袁闻艺虽然不是第一年参与大会服务却是第一次负责接待外宾。对她而言,这是一次心向往之的挑战。

  “挑战来自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会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语言交流其实不会有很大问题,当然我也会想着要是英语水平能再厉害一点就好啦!”袁闻艺说。

  由于布鲁斯·迈康纳并没有带随行人员,所有工作时间里,袁闻艺都要随同,负责好嘉宾的全部行程,也自然多了自由交流的时间。

  布鲁斯·迈康纳夫人非常喜欢中国丝绸,在7日的工作空隙,袁闻艺特地带着布鲁斯·迈康纳去丝绸店挑选了一件丝绸,同时还参观了丝织工艺和流程。布鲁斯·迈康纳对丝绸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令袁闻艺印象颇为深刻。

  “迈康纳先生是一位非常和蔼并且很愿意帮助年轻人的嘉宾,他会向我介绍每一位他欣赏的嘉宾,也会向我解说一些互联网的知识。昨天一天下来,我可能收获了‘一亿’的知识点,关于互联网、关于信息安全,还有他作为一个网络安全专家的独到见解。”袁闻艺说道。

  乌镇峰会上,一抹“乌镇蓝”成为千年乌镇的美丽名片。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江南水乡,枕水人家。

  一抹“乌镇蓝”,浸润着江南地区的“水”文化。

  今年,来自12所高校的1260棵“小梧桐”身着飘逸的“乌镇蓝”,在这个传统与现代碰撞、东方与西方文化交融的水乡小镇,展示着中国青年的靓丽形象。

  回首五年时光,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地生根,开辟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搭建起世界听取中国声音、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舞台。

  同样五年来,一批批“小梧桐”继往开来,将优雅而青春的“乌镇蓝”定格在乌镇古老的小桥流水边,定格在前沿的新兴科技前。

  乌镇峰会上,一抹“乌镇蓝”成为千年乌镇的美丽名片。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五年来,小梧桐不断吸取上一年的经验,持续进步、提升标准,为今后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形成了有效的模板,因此每年都能更好地展示中国青年形象。”在团浙江省委青少年社会参与和权益维护部副部长陈掌军(主持工作)看来,落地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不断提升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的联系和动员工作,不断传播志愿服务精神与文化,建立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地方标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虽然会期只有三天,聚散终有时,但对于互联网大会上的“小梧桐”而言,这短短几天,却至为珍贵。

  在这处交织着古老文化和现代技术的小镇上,“小梧桐”们以热诚而周到的服务展示着中国青年的新时代形象,也收获着他们人生中不一样的阅历、感悟和期望。

责任编辑:海竹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