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泪目!87岁老人怕熬不过今冬 9个月手织6件毛衣送医生

发稿时间:2018-10-17 16:04:00 作者:张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7日电(见习记者 张贺 通讯员 罗杨)16日,重庆市渝北区一家居民户里洋溢着一派久违的热闹气息。

  “妈,你看谁来了?”陈建初先生面色欣喜、脚步匆忙地跨进家门,他身后还跟着几名穿着白大掛、头戴军帽的人。

  “哎呀!上班这么忙,你们怎么来了?”87岁的汪德秀老人言语中带着惊喜,又仿佛有些埋怨,三步并做两步往家门口挪着并不大方便的腿脚。

  重阳节前夕,医生们来看望汪阿姨。 罗杨 摄

  “来看看你嘛!”陆军军医大学958医院呼吸科主任李海东微微笑着,一边进门一边熟络地回答着前来迎接自已的汪老太太。话音才落,还没来得及多寒几句,老太太就上前紧紧地抱住了他,伏在李主任胸前哭得像个孩子。

  李海东没有说话,眼眶却也湿润了,这个拥抱就像盛夏7月的那天,在医院里和汪老太太分别前一样。

  看到呼吸科李医生,汪阿姨激动落泪。 罗杨 摄

  汪德秀和她老伴都是958医院的老病号了,有时十天半个月,有时住上一周。2015年4月,老大爷在呼吸科安详离世。后来汪奶奶因为思念过度,出现了精神抑郁症状,陆续检査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结石和右胸占位等健康问题。今年7月,汪徳秀因为肺炎再次住进了958医院呼吸内科。

  因为年事已高,老人家的双手总不由自主的颤抖,眼力也大不如前。每次査房和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医生护士们都看见她在费力地织着毛衣。“阿姨,现在四十几度呢!您大夏天的织毛农会不会太热了?”大家虽然好奇,却只当是老人家藉此分散注意力,缓解忧思。就在痊愈准备出院的时侯,汪德秀拎着一大口袋毛活到办公室要找医生。此时大家オ知道,原来这些一针一线艰难织就的毛背心,是老人家要送给医生的,整整六件!

  “我的身体自己知道,头脑也不行了,这个冬天恐怕是熬不过去了啊,趁现在赶着织好先给你们送过来。”老人家说得十分淡然,医生们听得感动泪目。

  制作6件毛背心,花费了她9个月的时间。“一天打5钱(重)的毛线,织好一件背心差不多1个半月吧。”老人家受身体情况所限,无法编织花纹图案,只能采用平针手法,估摸着每个医生的身形大小来制作毛背心。想着大多数医生要穿军装,她专门挑选了绿色系的毛线、桃尖领款式。

  汪阿姨手织的六件毛衣。罗杨摄

  汪德秀一边拿出口袋里的毛背心,一边清楚地分配着:“这件是给潘医生的,这件才是你的,这件是母医生的……你们几个的尺码不一样。”老太太还细心地在每一件背心上制作了像商场成衣一样的吊牌,毛线品牌和品质一目了然。

  汪阿姨正在比对毛衣是否合身。罗杨摄

  天气渐渐转凉,秋冬季是老年病复发高峰期,958医院委派呼吸科李海东主任、胸外科裴家强医生、精神卫生中心胡光涛副主任为汪德秀老人家上门诊疗送医送药。医院政委暨剑波、副院长吴友良不仅为老人家带来生活慰问品,还为她颁发了一份特殊的聘书——聘请汪德秀同志任中国人解放军第958医院终身医疗服务监督员。

  “医生护士进进出出,都是阿姨长、阿姨短的给我打招呼”,“呼吸科没有床位,我住不进来,值班医生就想尽办法先帮我收到其他科室,有了床位再转到科里来,就冲这个我就要说你们好啊!”“李主任每天都要来看我几次,比儿子还跑得勤”……回想起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汪德秀又哽咽落泪。“工作这么忙,你们还来看我!”医疗小分队来到家里,她念叨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临别前,老人家提议拍张合影,要冲洗出来摆放在家里。“回头我们给您送过来。”“不,我要自己来医院取!”不少老年人都忌讳没事上医院,汪德秀却蛮不在乎,她还想去看看那些坚守在岗位走不开的医生孩子们呢!

责任编辑:蒋艳慧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