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壮美黄河行】兰考:抗灾史上的传奇 发展史上的奇观

发稿时间:2018-09-10 10:31:00 作者:任洁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开封910日电(任洁)河南省兰考县,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黄河下游最为险要的区域,千百年来的百余次决堤泛洪,使兰考人民深受其害。一块安澜石,遍野泡桐树,诉说着兰考黄河沧桑的过往,见证着兰考人波澜壮阔的治黄史,传达着兰考人希冀黄河安澜的心声。 

  说明: 12.jpg 

  兰考东坝头段黄河。任洁 摄 

  因黄河甘霖之水而生,因黄河数改其道而苦,兰考人民对于黄河的感情是复杂的,可谓又爱又怕。兰考人耕作的土地是黄河带来的淤土,兰考人喝的水是黄河水,但是风沙、盐碱、内涝“三害”,让兰考人民深受其害。同时,历史上黄河频繁地溃决泛滥和改道,致使兰考人民屡次逃荒,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无尽的苦难。据史料记载,兰考境内自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走河以来,历经金、元、明、清和民国5个时代,大小决溢143次,河道变迁频繁而又复杂,800多年来曾给兰考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留下了遍地行河的陈迹。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在兰考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一部兰考史,就是兰考人民与黄河洪涝灾害斗争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兰考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开了治理黄河新篇章。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治理工作,把治理黄河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1952年 10 30 日,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京巡视,就亲临兰考视察黄河,察看了东坝头和杨庄险工,询问了治黄职工的劳动生活情况,随后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在毛泽东主席的感召下,无数治黄人和兰考百姓不屈不挠、砥砺前行,新建、改建和修建险工,锥探灌浆,捕捉害堤动物,消灭隐患,植树植草,绿化堤防,有力地提高了堤防工程的抗洪能力。 

  说明: 14.jpg 

  焦裕禄雕像。任洁 摄 

  1962年的冬天,焦裕禄同志来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面对的一望无际的黄沙、内涝的洼窝和白茫一片的盐碱地,此时的兰考正是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小小的县城火车站里,挤满了外出逃荒的灾民……面对困难局面,焦裕禄同志说:“越是这种时候,我们共产党越是要逞英雄!”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脚踏实地,带领全县人民和困难做斗争。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亲自率队摸排“三害”底细,风里来雨里去,和群众一起救灾、生产、种树……临终之际,焦裕禄同志仍念着兰考的沙丘,装着兰考的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影响了一代人。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就是这短暂的一刻化为了永恒。沧海桑田,焦裕禄和兰考大地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半个世纪以来,兰考人民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精神鼓舞下,用行动践行着“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确保了兰考黄河的岁岁安澜。 

  在“三害”成功治理的基础上,兰考的面貌不断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兰考,调研视察指导工作,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更是把兰考作为联系点,对兰考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兰考人民只争朝夕,20172月27日,兰考县率先实现脱贫,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年脱贫、七年小康”庄严承诺。 

  说明: 13.jpg 

  东坝头乡张庄村的幸福路。任洁 摄 

  弦歌声起,杨柳东风万户春。今日的兰考,家具制造及木业加工、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蓬勃发展,家居联盟产业园潜力无限,高铁站、火车站、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由“一个县一座城,实现了华丽转身。  

  东坝头乡张庄村,曾被称为“下马台。过去,这里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因风沙大而得名。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张庄村经济长期发展滞后。党和政府提出脱贫攻坚任务后,村两委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发展莲藕种植、水产养殖、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目前,张庄村经济发展,人民富足,“梦里张庄四面红旗展览馆成为一张亮丽名片,张庄村人民真正走上了“幸福路”。 

  该县堌阳镇,范场村干净整洁,水泥路四通八达,农家楼房漂亮别致,家家门口挂着的“琴”字招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民族乐器之乡。据悉,全村300多户人家,从事乐器制作的厂家60多家,年产各类民族乐器5万多把,产品远销亚欧美等地,国内古筝、古琴、琵琶的音板90%来自范场。现在全村乐器产业年产值5亿多元,仅此一项就使群众人均增收5000余元。范场村演绎了一部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曲”。 

  兰考的今夕巨变,是中国抗灾史上的传奇,是改革开放的历史缩影,更是兰考治黄事业不断开拓进取,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里程,更是兰考县人民战天斗地的丰碑。桐花辉映大河、脱贫致民安康、治黄保国安澜,成功脱贫后的兰考,将继续承载着85万兰考人民的美好梦想,向小康之路阔步迈进。 

责任编辑:张亚云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