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4日电(记者 杨月) “新生儿疾病筛查方面,很多家长重视不够,发现后没有及时进行早期干预。”8月23日,在中国残联主办的全国“残疾预防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胡向阳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新生缺陷儿约有90万例。
发布会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摄
今年8月25日是第二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是“残疾预防,从我做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5年中,要通过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减少伤害致残等具体行动,减少和控制我国人口从出生到老年每个阶段的残疾发生、发展。计划提出要积极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做好产前筛查和诊断。普遍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及儿童残疾筛查率达85%以上,干预率达80%以上。逐步实现怀孕妇女孕28周前在自愿情况下至少接受1次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普遍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扩大疾病筛查病种和范围。
但实际情况是,胡向阳在会上介绍,不少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重视不够,发现后没有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导致病情恶化。他呼吁,承担新生儿疾病筛查、未成年人残疾筛查的单位,发现疾病后,应和残联共同开展早期干预,确保早筛查、早诊断、早康复。
此前,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主任朱军也曾介绍,筛查的目的是发现视力、听力、智力方面可能致残的疾病,从而尽快进行干预、治疗和康复。要动员整个社会,尤其是生育家庭特别是母亲知道孩子出生后应主动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发病风险都能检测出来。筛查出的疾病一定要尽快干预、康复,对新生儿来说,越早干预,治疗和康复效果越好。
从全国来看,据山西省残联刘晔副理事长介绍,山西省对全省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大力开展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而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则开展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建设试点,聚焦孕产妇、新生儿和0-6岁儿童等人群,加强残疾预防干预分类指导。
新生儿筛查是出生后预防和治疗某些遗传病的有效方法。一般采取脐血或足跟血的纸片进行。新生儿筛查一般是在婴儿出生后三天采取脐血或足跟血的纸片进行。世界卫生组织将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婚前检查、孕前保健、遗传咨询,帮助准父母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及时机,可以有效预防大约50%的严重出生缺陷的发生,是被公认的最为积极有效、安全经济的预防方法。但是,大多数疾病为隐性遗传,无异常家族史,难以为健康育龄夫妇提供预防措施。二级预防: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及时发现宫内严重的出生缺陷儿并采取人工方法终止妊娠,以减少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进行新生儿遗传病筛查,对出生缺陷儿及早发现和治疗。
据了解,为组织开展好今年的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中国残联与中央宣传部等16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为支持各地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残疾预防知识,中国残联专门制作发布了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动画片、H5,向各地发放了1万册残疾预防核心知识读本、7.5万份“残疾预防日”宣传海报。同时,将组织开展在线残疾预防知识有奖问答、优秀微视频征集活动。预防日活动期间,中国移动、电信、联通通信运营商还将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宣传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