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汪敏:中国公益应进入“公益+”时代

发稿时间:2018-08-22 18:12:00 作者:赵立坤 王晨曦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2日(特约记者 赵立坤 王晨曦)“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就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完整、可持续的共享公益生态,尤其是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公益也应该进入人人公益、天天公益的‘公益+’时代。”在姚基金十周年慈善晚宴活动上,大益爱心基金会秘书长汪敏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讲述她与姚基金的故事。 

  大益爱心基金会秘书长汪敏接受中国青年网专访。特约记者 杨宇初摄 

  十年见证“姚基金”的青涩与成熟 

  讲起与姚明的公益结缘,汪敏仍然记忆犹新。“2006年,我当时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做‘圆梦行动’,这个公益项目是通过组织电视公益活动,帮助那些考上大学却因家庭贫穷无力支付学费,面临失学的年轻学子圆梦大学。那年,姚明克服身体的伤痛,重新复出,并在赛场上创造了惊人的成绩,让人振奋鼓舞。这种在逆境中绝处逢生的精神,正是这些贫困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为此,我们就通过各种办法,希望能邀请姚明参加‘圆梦行动’,为贫困大学生打气鼓劲。” 

  汪敏告诉记者:“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让我没想到的是,姚明毅然答应参加。” 

  “更让我感动的是,活动现场,姚明当场资助了两个贫困大学生,并提出让不要报道。姚明那年默默地资助了两个大学生,估计没多少人知道。”汪敏笑着说,“姚明的公益慈善之心,其实早早就在他的内心扎根了。” 

  “那次活动,由于姚明的参加,引起了轰动的社会效应。第二年活动发起时,姚明主动提出再次参与。”汪敏说:“姚明在NBA打球的时候,参与了很多国外的公益活动,这次,姚明提出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中国孩子,为中国孩子改善上学条件。由此,第一届慈善赛应运而生。” 

  “因为公益的结缘,与姚明的接触更多了一些 。之后,姚明倡导设立姚基金,设立青基会下不是法人意义的基金,只是青基会希望工程下设的一个接受捐赠的专项基金,姚明和青基会签订了专门设立姚基金的协议。” 

  汪敏补充说道:“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还不允许个人设立基金会,现在慈善法公布公益慈善的环境已经大为改观了。 ” 

  汪敏至今还记得,姚明决定做“基金”,她对姚明说过一句话:“做公益是条‘不归路’”,因为在余生必须把这份事业像对篮球事业一样,执着的拿出部分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持续去做。“当时姚明毫无迟疑,决然认同并表示愿意这样做。”汪敏:“那时姚明已经坚定了要用自己的力量来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姚基金”,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姚基金”早期一直做着希望小学和帮助汶川灾后重建。后来逐渐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希望小学篮球季”,还有大学生支教等活动。 

  如今十年过去,“姚基金”一步步成长形成了自己的主打项目,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公益品牌 

  “姚明在公益的路上走得很稳。”她这样评价道。 

  公益慈善理念根植青少年内 

  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已经成了汪敏的人生主线。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才做更多的服务和帮助。 

  作为大益爱心基金会的秘书长,汪敏所有工作都围绕青少年开展同时义务做起了公益理念的传播者。 

  她曾经在很多场合提出,中国公益缺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国民人均GDP和掌握的财富资源相对来讲并不匮乏,但中国的公益指数在世界排名上比较靠后。源于中国的公益起步较晚,分析起来还是人民的公益理念比较滞后。“从理念的角度来说,青年是未来,所以青年人的公益理念会决定未来公益的发展状态。”汪敏这样认为。 

  2015年汪敏面向大学校园发起了“青年益工社”公益项目,“我们希望以公益价值理念传递为主要内容,以青年能力的提升为主要抓手,在通过帮助青年成长的过程中,去树立更好的公益理念,来提升青年参与公益的能力。”汪敏坦然道。 

  她曾在和姚明一起探讨公益时认为,“姚基金”早期不是作为一个资助性的基金会,不应去追求一个特别高的高度。而是应该注重作为引领、示范性作用的基金会。因为姚明在青少年群体乃至社会都是具有很强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所以要特别注重姚明的宣传示范教育作用。其次,发挥资源整合的平台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中来。 

  汪敏说:很多人提起公益首先想到‘捐钱’,认为这是‘富人’的事情。但其实每个人的富裕资源都可以成为公益的一部分。比如时间、知识、金钱都可以贡献出来,但是需要去有限的整合起来。” 

  “企业家除了捐赠,还可以抽出时间,指导或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农村的孩子和农民;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完成公益慈善的一部分。”汪敏认为,“当社会各界都支持和参与,如企业、媒体的支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最重要的,是需要内心真正的认同,把社会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也是现代公益发展的一个方向。” 

  汪敏一再重申道:“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公益理应进入人人公益、天天公益的‘公益+’时代。” 

  【采访手记】 

  一汪清泉润心田 

  初见汪敏,是参加姚基金十周年慈善晚宴活动上。身穿一袭绛色碎花旗袍,利落干练的短发,带着亲切温和的笑容,落落大方地走进了会客室。 

  之前对她的了解,仅仅知道她是一位资深的公益人,同时作为姚基金的理事见证了姚基金十年的成长。可是和她一席谈话后,觉得她更像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的话语,总是会时不时的入心田,让人感觉有着无限的力量。她曾被企业家朋友调侃“见汪敏一次会自愿多捐200万。”她的行动,无时无刻地传递温暖,让人体会到人间大爱。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人间,就应该尽自己的使命让世界更美好。做好公益事业,就是我的使命。 

  告诫青年始终要坚信真善美她指导青年,用行动创造美好;她陪伴青年,创新创业的路上不再孤单。 

  这正如荒漠中的一汪清泉,给生命带来无限希望和憧憬,这不正是中国需要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者吗 

责任编辑:杨青山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