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江南大学近万学子开展暑期实践 足迹覆盖全国30多省市

发稿时间:2018-08-11 21:22:00 作者:杨月 胡云茹 刘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胡云茹 通讯员 刘凡) 奋进新时代,青春实践路,2018年的夏天,江南大学组建百余支暑期实践团队,近万余青年学子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基层、调研基层、服务基层,足迹覆盖了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

  江南大学“红粉笔”支教团队实验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奕摄

  立足“成建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江南大学深度探索“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实践育人体系,将社会实践工作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大局、融入学校思政课程改革进程,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打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深度挖掘,提升实践内涵建设

  暑假刚到,生物工程学院“回溯改革史,展望未来路”团队在学院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前沿——广东省,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的调研,对“改革开放”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综合国力的提升。

  如何给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把方向、定“调子”?除了要结合学生专业特长,还要结合时政热点,更要结合思政育人规律。

  在制定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方案时,江南大学结合青年大学习工作要求,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观察、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等10个方面,组建各类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让青年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关注民生,在实践锻炼中增强能力。

江南大学依法治国宣讲团在社区开展禁毒宣讲活动。江南大学供图

  今年八月,食品学院博士科技服务团在校党委副书记戴月波、团委书记王维带领下,远赴贵州铜仁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深入企业一线,与铜仁市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服务,深入推进铜仁市与江南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以学科优势为依托,由专业教师及博士组成的科技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自2006年组建以来,先后去过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酿酒名城四川省遂宁市、海滨邹鲁福建省龙海市等,校地联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不再仅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活动,更成为学校企业携手育人的良机,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激励动员,扶助实践青春力量

  “酝酿”已久的江南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在线平台,在今年6月首次投放并面向全校本科生体验使用,而平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服务即将开始的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

  “第一次使用该平台,还需要些时间来习惯。听说将大学四年期间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在自己的系统里,毕业时,会生成属于自己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还有三年多的时间,希望自己还是少做‘肥宅’,多做实践。”一名来自物联网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说。

  江南大学志者医行实践团队在医院帮助患者自助挂号。江南大学供图

  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在线平台的设计初衷。自此,在校学生凡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在平台上记录,并且最终通过大数据运算,每个学生都将在毕业得到一张真正的第二课堂成绩单。

  而线下,早在5月,不少学院就已经开始了社会实践的动员工作,策划大赛、交流分享、培训动员会等等。“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一定要早做打算,氛围营造很重要。”机械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蒋毅说道。

  在校级层面,江南大学采用“扁平化+项目制”的管理范式,全面实施项目化运作,面向全校设立社会实践扶持专项资金,将经费和资源投放至重点实践团队,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实践参与度。

  在广泛动员基础上,今年该校组建全国、省级、校级、院级重点团队,以及团中央重点专项团队,最终确定100余支重点团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递进设计,优化实践运行机制

  社会实践启动之初,江南大学专题策划了“实践第一课”,重点对参加实践的各个团队进行专题辅导和培训,先后围绕实践方案设计、实践报告撰写、实践安全保障、新闻宣传报道等主题,邀请专业教师、团干部和往年实践同学采取微视频、微团课、微交流、微分享的形式进行讲解。

  到下半年,该校还将举办三场“实践归来话成长——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每场都设在校内最大的礼堂,观众整体覆盖2018年入校的大一新生。将话筒递还给学生,组织当年社会实践中涌现的优秀团队走上报告台,以青春之声传递实践正能量。

  无论是结合实践动员需要的“实践出征第一课”,亦或是结合新生转型教育开展的“实践归来话成长”,都体现了社会实践向课程化发展的趋势。

  而在组织形式上,该校全面实施项目化运作,鼓励各基层团支部围绕实践主题,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学校通过自主申报、答辩评选的方式,确定重点团队给予资金扶持。

  在体验、参与、交互三层递进式运行机制下,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活动质量,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引导团员青年通过积极参与实践,构建好自己的主观世界,使第二课堂成为思政课的重要补充和支撑,正是江南大学社会实践的整体设计理念。

  组织凝聚,强调实践价值导向

  “马鼋学会”是江苏省百优社团,今年夏天,学生们组建了调研实践团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利用暑期的时间,设计宣讲路线,从东往西,从无锡到成都,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江南大学把社会实践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延伸,以团支部为单位,组建校级以上重点团队,着重支持成建制的团支部,作为校级重点团队组建运行和开展活动。同时,打通社会实践基本单元,将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吸收到实践队伍中来,通过实践锻炼,进行青年学生社会锻炼、理论宣讲、调查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暑假伊始,刚刚忙完学期内手头工作的商学院分团委书记林增,组织带领学院“艺行江南”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驻锡武警某部,用两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如何争取政策支持、调动部门协同、整合社会资源,是每个团干部“能力提升”的必修课程,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在路上,除了带领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江南大学的团干部们延续了去年寒假开展的“暖冬行动”,走访各地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暖冬送暖,酷夏送凉,季节在变化,不变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团的干部承担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的职责使命,江南大学校院两级的专兼职团干部通过下沉到基层,以广大青年的现实需求为先,组织参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压实团干部普遍联系青年的作风。

责任编辑:刘利影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