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列麦精神永流传 激励后世挂前帆

发稿时间:2018-05-12 10:44:00 作者:张博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列麦5月12日电 (记者 张博)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列麦乡,距隆子县城仅15公里,但自然环境恶劣,故当地民间有歌谣唱道——“隆子河谷细又长,就是不产粮,春天栽,秋天亡,到了冬天下灶膛,守着河儿落饥荒……”

  列麦精神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1966年,时任列麦公社党支部书记仁增旺杰带领列麦群众坚定不移地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以“不等不靠、不屈不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用一年时间在海拔4200多米的桑钦坝上捡出近千立方的石头,磨坏一千多件犁头、铁锹等,共开垦出1100亩荒地。

  为了纪念这一壮举,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地决定把桑钦坝改名为“革命坝”;这一艰苦创业,为幸福生活奋斗的精神因此被称为“列麦精神”。

  “不能再等了。要想吃饱饭,就得学大寨”,河谷不行,就向山上发展。1966年,公社党支部书记仁增旺杰带领全社群众上山捡石垦地,到第二年春播前,列麦乡群众在桑钦坝开垦出荒地760亩,第二年冬天,1100亩荒地全部开垦完毕。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桑钦坝海拔4200多米,到哪里去解决水源?思来想去,大伙决定从海拔近5000米的莫拉山引水。

  有了水,列麦乡群众在开垦的新地上种上了青稞和油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心的播种、浇水等,列麦乡当年就喜获丰收,产量二三十万公斤。此时,被传唱的歌谣变成了“革命坝上获丰收,愚公水渠水不断,人民公社好风气,唱支山歌给亲人,索呀啦,唱支山歌给亲人……”

  为了保护生态,革命坝响应国家号召早已退耕还林,列麦人当初为美好生活奋斗的痕迹,如今被大量林木取代。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万难、不等不靠”的列麦精神却在时代的薪火相传中愈发耀眼。

  隆子县的黑青稞在当地很受欢迎,但受限于环境等因素影响,产量一直不高。当地政府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开展了“产业、品牌、商标”三推进工作,黑青稞单产从490斤/亩提高到530斤/亩,种植面积也从1.3万亩提高到2.2万亩。

  列麦乡完全小学三年级学生达瓦卓嘎介绍“列麦精神”。中国青年网 张博 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已经深深刻在列麦人心中。在错那县残疾人就业中心(西藏错那县拿日雍措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数名经过培训的残疾人很熟练地操作着窗帘、服装生产器械。据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错那县拿日雍措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现共有员工24人,其中16人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公司主营服装、窗帘、救灾帐篷和特色旅游礼品等,其中熟练工每月工资可达3000多元。

  2018年3月,隆子县列麦乡“列麦精神”纪念馆开馆,馆内摆放着上世纪60年代列麦乡群众开垦使用过的各类工具,墙上雕刻着列麦乡党支部原书记仁增旺杰的头像,详细记录了列麦群众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列麦人也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一直把“列麦精神”传承下去。

  仁增旺杰女儿卓嘎。中国青年网 张博 摄

  新时期列麦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仁增旺杰的女儿卓嘎告诉记者,“列麦精神”的内涵就是坚决不能“等靠要”,而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列麦人才能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邹畅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