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国青年网深圳4月12日电(记者 张瑞宇)从落后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到船舶完成量、新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等三大指标实现连续四年世界第一,我国的造船业自新世纪以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下水,FPSO、LNG、LPG船、万箱级集装箱船、三用工作船、海洋工程船陆续交付使用,标志着中国造船技术水平已居世界前列。而这样的进步的背后,是一个个恪尽职守、勇于创新和孜孜不倦的造船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电焊班带头人陈庆城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庆城在讲述自己的工作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宇摄
陈庆城与其他工人合照(右一为陈庆城)。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宇摄
陈庆城出生于广东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作为家中兄弟姊妹的大哥,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选择学习技术这条路,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广船技校并在毕业之后进入广船国际成为一名电焊工。2014年他登上了全国劳动者最高荣誉领奖台,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76年出生的陈庆城,用个人工作经历证明“技能可以改变命运”。
勤奋好学 恶劣环境中突破自我
陈庆城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所取的的成绩和自己勤奋好学的品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时代的陈庆城,遇到学不明白的知识点或没有掌握好的技术,都会追着老师问,然后自己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陈庆城告诉记者,自己在刚开始接触仰对接焊技术的时候,“蹲”的基本功不扎实,焊接效果不佳,自己就强迫自己每天比别人多蹲上两个小时,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持续两个月后,终于克服了仰对接焊时手抖的问题。
“刚工作时,电焊火花有时候会从衣领处掉到肚子、脖子上,被烫伤非常普遍,疼也没办法。同时,因为焊接需要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有时候衣服被烫到,甚至着火了自己都没意识到。”陈庆城说。随着接焊技术日渐纯熟,陈庆城说被烫伤的情况已经几乎不会发生了,新来的工人仍存在这种情况,但在安全保障上与之前相比已有较大进步。
据陈庆城介绍,在工作中,每当他学到一些实操技术后,他会再回过头来学习焊接理论,而如果遇到了实操中的问题,就一定当天晚上会从书中找到理论来解决问题。为加深记忆,陈庆城每天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儿”,上面记录着他遇到的每一个不懂的问题和答案,以及操作中焊接角度、电流、焊接参数等,平日闲时会进行翻阅温习,以便完全掌握。
求实创新 重效率更重质量
在陈庆城看来,只有具有质量保障,才能有效率,而没有技术就没有质量。“做产品质量要做好,自己要对得起,过得了自己这一关,就像自己买东西一样,差的肯定是不会去买的。”陈庆城说。
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宇摄
采访中,陈庆城向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船体焊接是造船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没有先进的船体焊接工艺就无法保证船的质量。而他在工作中发现,传统的半自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都可以用效率更高的自动垂直气垫焊来取代,用此技术进行的立焊缝不仅能拥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会有所减轻。
但当时垂直气垫焊属于刚刚起步的高新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焊接质量较差。
“当时每天都急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丝毫不敢懈怠。”陈庆城说。经过不懈努力,陈庆城带领着徒弟们克服一个个技术难关,最终将垂直气垫焊质量提高了好几个档次,X光拍片结果也几乎100%达到要求,工作效率因此提高了数倍。
此外,陈庆城还编写了《垂直气垫焊作业指导书》,为这项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借着这项创新,陈庆城获得了“广州市职工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陈庆城在演示焊接操作。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宇摄
传道解惑 打造焊接精英团队
目前,陈庆城在工作之余将精力主要用在传道解惑,培养焊接精英上面。他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对他人的帮助,打造出更多的焊接精英团队。此前他所带领的电焊班被中船集团公司评为“十佳优秀人才团队”。2013年他牵头成立的技能大师培训工作室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成员来自五湖四海。
在培养人才方面,陈庆城称,以自己带徒弟的经验来说,电焊技术要学的精,至少需要3年到5年时间。学习3年到5年之后,这项技能操作手法、力度等就基本定型了,再改变比较难,需要下费大力气。
作为焊接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陈庆城坦言,现在的80、90后独生子女多,普遍印象里觉得学习电焊专业不好,愿意从事一线电焊工作的年轻人较少。他表示,电焊工作比较苦、比较累,适合实在、踏实、有心的年轻人从事。
“在技校推广电焊专业,可能能改变目前人才匮乏的情况。另外,适当改善电焊工工作的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对人才来讲也能产生一定吸引力。目前,国家有关政策都有说提高工人待遇。学好技术很重要。”陈庆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