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学雷锋制度化当标兵成常态 望城雷锋故里雷锋多

发稿时间:2018-01-11 09:33:00 作者:杨月 蒋培卓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1日电(记者 杨月 通讯员 蒋培卓)一个总面积不过百余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过五万余人的小镇里,涌现出一名全国道德模范、两名“中国好人”、一名“湖南好人”和两万余名学雷锋典型及志愿者,原因何在?1月9日,由《雷锋》杂志社主办的“望城雷锋窝子现象”座谈会暨《雷锋》杂志望城增刊首发式在京举行,探寻雷锋故乡“好人基因”的前世今生。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全国学雷锋模范消防大队、时代楷模--望城公安消防大队39年如一日学雷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全国道德模范”--12岁小学生周美玲从车轮下救出3岁的小男孩,绽放人间大爱,被誉为“当代小雷锋”;20余名“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志愿者”续写着当代雷锋故事……湖南望城的茶亭是“雷锋”辈出的地方,在这里,学雷锋、做好事的信念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成为老百姓的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风尚。

  茶亭人古道热肠,自古如此。茶亭原名“义茶亭”,古时此地临两条古驿道,明代一支谭氏族人来此落户,在两条道路交汇处建了个“义茶亭”,为过往路人提供免费茶水解渴,后来渐渐发展为集镇,茶亭的地名也由此确立。从古至今,望城区茶亭乡文化向上,民心向善,官德向好,仓禀向礼,“尚德”之风绵延不断,数百年来,茶亭人早已将“做好人、行善举”融入血液、深入骨髓。

  1940年,雷锋出生在望城,在望城善良淳朴的民风中完成人格的塑造,在望城留下了一个个感动人心的事迹。望城茶亭人接其踵,继续将“乐善好施”“仁爱良善”作为风尚和行为习惯。望城区委书记孔玉成说:“如果说中国的‘雷锋窝子’在望城,那么望城的‘雷锋窝子’则在茶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茶亭秀美的山水、厚重的文化、淳朴的民风,为‘好人基因’提供了精神滋养和土壤。” 

  《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说:“我们敏锐地发现茶亭这一典型,组织人员前去采访。记者深入茶亭,在其秀丽山水之中,接触到周美玲、郭德高等一大批新时代的‘活雷锋’,为其身上仁爱气质所折服。苍山点翠、静水潜流,茶亭宛如一幅画卷,人‘仁’均在画中。于是,为望城茶亭出一本特刊,成为杂志所有工作人员的心声。”

  从“学雷锋”制度化,到“当标兵”成常态,如今,“雷锋窝子现象”已经发展成了“雷锋窝子文化”。会上,望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建刚介绍了望城学雷锋情况,茶亭镇党委书记郑波对“茶亭雷锋窝子”作了系统介绍,《雷锋》望城增刊主编曹怀新就杂志情况作了说明。国防大学副政委李殿仁、海军政治部原副主任张宗银,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社原总编辑、少将谭健等作了精彩发言。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责任编辑:李一冰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