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央媒体石楼扶贫行]红色石楼:这片黄土高坡正在这样步入新时代

发稿时间:2017-12-02 10:48:00 作者:周围围 连瑞谦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山西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眺望石楼县城。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围围摄

  中国青年网石楼12月2日电(记者 周围围 连瑞谦)冉冉晨光耀,晖晖冬日暖。12月1日清晨,站在山西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眺望,石楼县城在初冬暖阳的映照下一片祥和宁静。“中央媒体石楼扶贫行”活动启动仪式在红军东征纪念馆举行。
  “接到这次活动的邀请函,才知道山西有个石楼县。进入石楼县境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黄土高坡,山岭绵延,沟壑纵横。”来自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人民政协网等10多家中央媒体记者,带着好奇之心、深厚之情,第一次走进石楼这一红色土地,了解和感知这个深度贫困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红军东征 力挽狂澜促统战

  陆定一作词《红军东征歌》。中国青年网记者连瑞谦 摄

  在“中央媒体山西石楼扶贫行”活动启动仪式上,石楼县委书记油晓峰这样介绍道:“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诉说着远古文明,青铜器绽放着殷商文化的灿烂,红军东征的历史和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的创作地留下了永久的红色记忆。这里有山、有水、有林、还有景,棋盘山、团圆山等森林茂密,绿水青山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黄河第一湾奇特而壮美,是‘万里黄河上最美丽的湾’。”讲起石楼到历史,油晓峰自豪而深情满满。
  当石楼扶贫行一行人员走进红军东征纪念馆时,一件件珍贵的史料物品、一幕幕鲜活地再现战场、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故事,跌宕起伏地重现那段烽火岁月和光荣史篇。让所有人肃然起敬,在石楼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了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事件——红军东征奏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序幕拉开前的战斗序曲,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1936年2月至5月,党中央、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三晋大地东征。1936年2月20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率领下,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在山西转战五十余县、历时七十五天。
  站在纪念馆内,彷佛听到了当年指挥红军东征抗日的昂扬激越的冲锋号声,看到了红军东渡黄河,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的顽强,当年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让石楼扶贫行一行人备受鼓舞和激励。

  红军东征纪念馆内展示的物品。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围围摄

  在红军东征纪念馆,工作人员向石楼扶贫行一行人员介绍道:“毛泽东于1936年2月22日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沿黄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30余里,到达山西石楼县留村,当晚在闪烁油灯下创作了《沁园春·雪》。1945年10月,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将诗作抄录送给诗人柳亚子,随后刊登在重庆各大报纸,广为流传。”

  山西石楼县留村《沁园春·雪》陈列馆 中国青年网记者连瑞谦 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势磅礴的诗词,不禁让人联想起过去的石楼,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抛头颅、晒热血,怎能不将这份缅怀之情,转化为励志图强、振兴中华的动力。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如山使命高举头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而今迈步树丰碑:党建先锋 扶贫攻坚精准帮扶
  “石楼同时又是深度贫困县份,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万户、贫困人口35920人,贫困发生率达36.7%,境内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农作物广种薄收,交通闭塞,没有高速公路、国道和一级公路过境。”面对现在,油晓峰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

梁宝事迹展览馆门口。记者崔晨晨 摄

  12月1日下午,在灵泉镇薛家垣村,石楼扶贫行一行走进了梁宝事迹馆,这里讲述的是当代“吕梁英雄”——已故村党支部书记梁宝29年带领村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在梁宝事迹馆前言《这是一座用生命和信仰铸就的丰碑》和后记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介绍:
  活着,是一面旗帜,逝去,是一座丰碑!
  他,是一面旗帜,鲜红夺目,催人奋进!他是一座丰碑,昂然耸立,催人向上!
  梁宝同志是国家级贫困县石楼县灵泉镇薛家垣村的党支部书记。他29年如一日,脚踏实地,为民爱民,务实清廉,带领村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培育致富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把无私的大爱奉献给全村百姓,把满腔的心血倾注到薛家垣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面对四面深沟、十年九旱的恶劣条件,面对温饱线上挣扎的贫困乡亲,梁宝没有畏惧,没有逃脱,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带领全村群众苦干实干,硬是把昔日的山梁变成良田,荒山变成果林,把一个贫困村变成名副其实的文明村、红旗村。
  石楼县委县政府抓党建促发展,抓党建促脱贫,坚持用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引导和教育全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梁宝精神的感召和带动下,石楼县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形成了聚点成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明灯启,征途亮;对病症,挖“贫根”。石楼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创造性地实施“政府+银行+保险+市场主体+贫困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全面铺开“五位一体”金融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落实了9 户农业龙头企业与9 个乡镇的结对帮扶工作,完成龙头企业和2000 户贫困户的合同签订工作,扶贫小额贷款达到1.3 亿元以上。
  石楼县委县政府还审时度势,结合石楼实际,提出了精准脱贫“54321”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即包村县级领导至少包扶5户贫困户,正科级干部至少包扶4户贫困户,副科级干部至少包扶3户贫困户,党员干部至少包扶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至少包扶1户贫困户,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党员干部联系包扶全覆盖。截止目前,省、市、县驻村帮扶单位共组织党员、干部3100余名参与了结对帮扶工作。这是对石楼县委县政府对人民的表态,这是扶贫攻坚战的行动号令。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金山银山 红色旅游绿色经济产业富民
  面对未来,石楼县委书记油晓峰表示,全县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形式,积极探索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推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更好更大的成效,切实做到“真脱贫、脱真贫”。

  中央媒体石楼扶贫行在灵泉镇马村核桃林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围围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楼围绕“一城一区两通道”四大重点,全面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通道绿化、园林城市建设等多项生态绿化工程。今年以来,石楼已完成造林6.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1.8 %,有1.5万人受益于生态建设;全县红枣核桃经济林面积达到54万亩,89 个贫困村、33521贫困农民中,有72个村庄有了自己的林业产业,有三千余名贫困农民依靠林业产业实现了持久脱贫。
  12月1日下午2点30分,石楼扶贫行一行来到了灵泉镇马村核桃林提质增效工程点。2016年马村依托生态脱贫,实现了增绿与增收双赢。
  在灵泉镇马村核桃林中,农户刘俊生指着不远处的核桃林向记者介绍道:“我有30亩地的核桃林,去年通过县里的优惠政策,对30亩核桃林进行了嫁接改良,新改良的核桃价格由原来的5元升到10元左右。”刘俊生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这个新品种的核桃,不愁卖不出去,有很多商家会到我们这里来收购。”
  “我家只种了4亩地的核桃,有一个小心愿,希望能成立专业合作社,将我们这些小农户带进去,我们这样的小农户就不用担心了,还能形成力量,还可以在我们这周边建一个厂,进行核桃加工,这样可以卖更高的价格。”站在一旁的农户刘秋娃告诉记者,“我的核桃地少,不过在另外一片地区有一些退耕还林地,平时主要靠外出打工挣钱。”
  据了解,马村用三年时间完成了1200亩核桃林引水上山滴灌工程。从去年开始,又对1200亩核桃林嫁接改良,目前有800亩全部嫁接改良清香、礼品2号品种,收入由每亩800元增到1600元,五年盛果期后,亩产将达到3000元左右。单嫁接改良提质增效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核桃林提质增效为主的种养加经营性收入达到了171万元,人均1752.04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3%。
  灵泉镇镇长陈彦林告诉记者,2018年,还将推广林下经济作物,计划在核桃林下种植辣椒、西瓜、玫瑰等作物,这样又多增加了一项收入。
  此外,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是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生态扶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石楼县资产收益扶贫的一种创新。
  石楼县光照条件好,空气清洁度高,特别适合光伏发电。2016年建成的光伏电站已经并网1MW。今年规划建设31 个村级光伏电站,总规模3.1MW,6月底全部完工,620户深度贫困户将从中受益。同时还规划了40.2MW的村级电站,已经落实建设用地、承载企业,目前由企业垫资,先期开工了20MW,7月底已全部开工,覆盖贫困户6700户。

红军东征纪念馆门口的雕塑。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围围摄

  逐绿而行,要留富于民。石楼县委、县政府以生态就是生产力的执政理念和政绩观带领石楼人民搏动着生态的韵律,为奔跑在小康路上的贫困农民撑起了致富的希望,为培育生态资源大县写下了雄浑厚重的一笔,以“红色旅游+绿色经济”的发展路径迈入新时代。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