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档案君|当年今日英勇就义 今朝忆起激励前行

发稿时间:2017-11-11 07:5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949年12月11日,几辆汽车驶进了尚未竣工的八宝山公墓。 

  从第一辆车上,下来一位身穿大衣的男子。男子剑眉朗目,神情庄重。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紧随他身后的,是彭真、李立三、刘仁、肖明等人。 

  一行人走上大幕棚后,开始祭奠。临时搭建起来的高台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18个上好的黑坛,里面是烈士遗骨。坛口的红布分外耀眼。 

  由周恩来主祭,数百人共同向烈士遗骨深深地三鞠躬。 

  这些黑坛子中装的是谁的遗骨?为何周恩来等会去亲自祭拜? 

  故事要从90年前的一个深夜说起。 

  1949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周恩来亲临主祭王荷波等十八烈士移葬京郊革命公墓 。

   

  1927年11月11日深夜,北京城阴霾蔽空。军阀政府陆军军法裁判处的几辆刑车,刺破了寒夜的清冷,从南向北驶去。在安定门外的箭楼边,刑车猛然刹住。从车上下来18个人,在反动军警白晃晃的刺刀下蹒跚前进。 

  “打倒军阀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高呼声在深夜愈加振聋发聩。刽子手们心虚,慌忙行刑。18位勇士英勇就义。 

  勇士中有一位“大哥”,名叫王荷波,原名王灼华,时年45岁。 

  临难前,王荷波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并给家人留下“绝不能走与我相反的道路”的遗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烈士一腔碧血,浇灌共和之花。 

  图为中共五大会议纪念馆内的王荷波就义雕塑。 

   

  王荷波到底是何人?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是从南京走出去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1920年底,在南京浦镇机厂附近的裕堂街青石板路上,常常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匆匆来去的身影。这个人就是王荷波。 

  王荷波 

  他就是辗转流离到浦镇机厂的一名普通劳苦工人,但他在工厂里从不巴结工头,待工友们慷慨无私,受人尊敬。“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学生纷纷南下,王荷波开始接触进步青年,大量阅读《新青年》《劳动界》等进步刊物。此时的他,已经“脱胎换骨”。 

  王荷波常常赶往裕堂街34号。这里原本是家澡堂子,后来成为王荷波等人秘密筹组工会的“大本营”。他对工友们说:“工人要有自己的组织,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反抗洋人、工头的欺压。”1921年3月14日浦镇机厂的工会正式成立,王荷波被选为会长。 

  工会成立这天,正赶上王荷波的妻子分娩。无暇分身,他只好委托工友的家属代为照顾。当开完会回来时,妻子已经平安生下一个女孩。王荷波喜笑颜开,为了庆祝工会成立,给女儿取名为“职工”。 

  王荷波把工友们当成自己的兄弟。为了让兄弟们涨工资、冬天能穿上御寒棉衣,王荷波选择去——卧轨请愿。 

  当时,工人们深受资方压榨,生活困苦。王荷波代表工人们向铁路局提出增加工资、发放御寒棉衣等11条要求,可铁路局一直置之不理。一个星期日,趁津浦铁路特别快车进站之时,王荷波带领浦镇机厂几十名工人卧轨请愿。铁路局只能答应让王荷波代表工人进京谈判。 

  果然,在交通部,王荷波受到一群官僚的百般刁难,但是他大义凛然,据理力争,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答应了工人的全部要求。 

   

  此时的王荷波只是一名工会的负责人,为劳工争取权益。那他又是怎样和中国共产党联系上的?这中间还依靠一个人的牵线搭桥,这个人便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负责人罗章龙。 

  1924年初夏,罗章龙(右)、王荷波(中)、姚佐唐(左)在苏联合影。

  据罗章龙晚年回忆:“1921年末至1922年初,冬春之交,我为开展劳动组合书记部事,经陇海铁路工会介绍,由徐州前往浦镇,不料事为当地‘交通系’所闻,几遭毒手,荷波闻讯,挺身而出,率众救我于围困之中,这样,我就结识了荷波,他留我住在他家中,得以日夜促膝恳谈,他热情豪爽,敢作敢为,非常赞同劳动组合书记部事业,很快我们就成为事业上的挚友。就在这年,他率众加入了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他本人也由我介绍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津浦路铁路工会中第一个工人党员。” 

  此时,一身侠气的王荷波已经从自发进行经济斗争的劳工领袖成长为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自觉政治斗争的工运领袖。不久后,浦口党小组成立,由王振翼和王荷波两人负责。在王荷波等人的领导下,浦口铁路工会很快成立。  

  担任领导期间,王荷波严以律己,公私分明,账目清楚,从不乱花大伙的一文钱,深得人心。冲着他一脸胡子,工友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王胡”。 

   

  曾在党中央机关工作过的沈雁冰(笔名茅盾)回忆:“王荷波同志身材高大,说话有煽动力。那时,中央局由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王荷波五人组成,王荷波是唯一的工人党员,可见他的德才是很出众的。” 

  1923年,中共中央局机关从广州迁回上海。在上海的地址正是由王荷波物色到的——闸北三曾里。当时,王荷波赴广州出席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大会之后,王荷波就受党中央委托,在上海为中共中央机关寻找合适的办公地址。 

责任编辑: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