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李正穹 通讯员 洛桑晋美)首都北京如何不再“首堵”?“四个中心”如何建设?产业优化升级之路怎么走?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协同发展?这些问题无不关涉建设和管理好首都这一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对此,在2017年暑假清华大学的社会实践项目中,清华学子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专业特色,聚焦首都建设发展,组建支队对首都及周边发展进行实践调研,在实践中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为首都发展奉献青春力量。
助力首都城市发展
首都北京现在正处在城市发展深刻转型的新阶段,面临着“大城市病”等诸多城市发展问题的困扰。如何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成为首都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7月,清华大学组建多支实践支队赴首都各区就“交通拥堵”这个大城市无法回避的问题进行调研。
“‘路过·未城’赴雄安新区交通调研支队”来到雄安新区,调研在绿色新型城市建设进程中被广泛关注的公共交通建设。支队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结合专业特长,进行交叉学科的探究和创新性分析,基于交通规划原理、工程经济学分析等研究视角,对雄安新区未来公共交通发展进行研究,以专业视角为城市化进程发声。
短短一周的新区之行,支队成员不仅看到了白洋淀的美丽风光,也看到了三县原来的塑料包装产业、服装产业现状,更重要的是看见了各县市各部门,都整装待发,准备为新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路过·未城”赴雄安新区交通调研支队在雄县县政府
“开放式小区对交通情况的影响及道路规划优化设计支队”除了在北京进行调研外,还分赴广州、上海、成都等具有特殊布局的城市,通过实地调研城市布局、交通流量、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等方面,获取有关数据,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设计分析,对开放性小区提出切实可行的想法和建议。
开放式小区赴广州支队特地前往广州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拜访了中山大学教授、城市规划师李郇,对广州当地开放式小区的相关发展和未来规划进行访谈交流。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开放式小区的交通情况,各支队全员出动,拍摄采集数据。拍摄时正值盛夏,队员们每天都需要顶着烈日的炙烤呆在同一地点进行几十分钟的拍摄工作,甚至有时还会引起路人们的好奇乃至误解。为了记录早晚高峰小区周边道路交通的数据,队员们往往六七点就要起床,像“上班族”一样赶乘最为拥挤的早高峰地铁,只为赶在高峰结束前就位,准时开始拍摄工作。甚至有时还会突遭恶劣天气,比如广州分队实践过程中恰巧有台风从广州擦肩而过,导致在拍摄路况视频的最后几天频繁遭受暴雨的侵扰,最后一天晚上拍摄视频的过程中更是突降特大暴雨,支队连忙临时中断拍摄工作,就近避雨,互报位置确认安全。可以说连续三四天这样的拍摄对同学们的体力和意志都是很大的考验,但支队的成员们并没有怨言,依旧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准时到岗,相互激励完成数据采集任务。
开放式小区调研支队成员采集开放式小区交通流量数据
此外,今年6月,清华“江村学者训练营”也来到北京朝阳区,就朝阳区共享单车共治共理模式探索、共享单车对市容市貌的影响、“煤改电”工程成效及满意度、盲人群体生活就业状况、城中村的社会组织、北京地区打工子弟初等教育情况、新印文化产业进城务工青年人员的城市归属感等关乎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走访调研,为首都城市发展建言献策。此次调研活动也得到了朝阳团区委的充分肯定。
关注“四个中心”建设
围绕北京建设“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清华学子自发组建实践队伍,用青年人的视角去观察“四个中心”建设,并用青年人的热情为“四个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七名清华学生及六位来自亚洲和欧洲五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组成的“砖瓦历险记——北京古建筑保护支队”来到故宫、长城、十三陵等古建筑进行考察调研。在实践中,支队成员对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调研,并与外国志愿者一同交流古建筑文化。此外,支队还通过推广宣传由外国志愿者自行设计拍摄、中国志愿者辅助引导制作的系列北京古建筑主题视频,向中国人展示外国人眼中的北京古建筑,同时让外国志愿者认识真实的中国古建筑文化。
在项目前期,支队成员对外国志愿者心目中中国古建筑的第一印象进行了收集。“独一无二”被多次提及。同样高频出现的印象词还有“巨大的”、“色彩斑斓的”。同样来自亚洲的泰国志愿者提到了“天人合一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视频设计,成员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探访尽可能更多地了解建筑知识。反过来,在视频拍摄过程中,成员们又对建筑与背后的文化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来自波兰的胡同视频设计者拜访南锣鼓巷时,十分惊叹于它的现代化与商业气息。而在拍摄的过程中,一位世代居住在胡同里的拉车导游分享道:“胡同的文化保护,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街巷的形态,一味去创新,更应该保护这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实践结束,来自泰国的志愿者分享到:“这次项目让我认识到了更多深层的东西,有许多建筑的特点我原来就知道,但现在我知道了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意大利的志愿者则说:“掌控镜头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项目中我对于北京古建筑和中国建筑文化也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希望视频上线后更多人能从我们的体会中了解到新的东西。”
北京古建筑保护支队成员与外国志愿者一同拍摄古建筑视频
土木建管系的“建筑信息模型专题调研支队”则来到北京建工集团进行调研,支队在集团建筑信息模型研发中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图纸由二维到三维的变革,并在北京新机场项目中真实体验了建筑信息模型使用在实际施工中的情况。
BIM通过数据信息建立建筑模型,VR提供虚拟的实景体验。BIM+VR协同,让新机场智能信息化实现可能。北京新机场应用的BIM+VR技术,将数据模型与虚拟影像相结合,给工程人员提供了一个趋于智能化的虚拟信息空间。它以模拟方式为建设项目参与人员创造了一个实时反映施工变化的三维图像世界,在视、听、触等感知行为的逼真体验中,直接参与和探索北京新机场所处环境的作用和工程施工进度。支队成员在体验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机场建设现场。不仅如此,支队成员还可以体验高空坠落的惊心动魄、临电违规的火光四溅、吊装失误的旋转倾覆,这些体验能更好地加深施工建设人员的印象,使其铭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
“我感觉现在先进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行业急速发展,而北京已经成为了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前沿。”刚体验完BIM+VR技术的支队长王士铭说道。通过访谈和体验,同学们了解到建筑信息模型将带给土木工程行业的创新与革命。
建筑信息模型(BIM)专题调研支队成员在北京建工集团BIM中心体验VR
探察产业优化升级
目前,北京已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服务业规模总量及占GDP的比重持续位居全国首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效应逐步显现。但与纽约、东京等公认的世界城市相比,北京无论是产业整体规模、发展质量及国际化水平,还是对高端企业、国际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加之人口膨胀、城市拥堵等问题,北京迫切需要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
清华学子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分赴首都各企业单位,对产业优化升级大背景下的企业发展转型进行了调查研究。
“京津冀3D打印产业调研支队”参观走访了京津冀地区多个3D打印相关的企业和科研单位,了解京津冀3D打印行业的发展状况、机遇与挑战,并对现代3D打印设备耗材生产企业对于其他产业的影响和带动做了调查了解。
在参观天津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时,公司总经理就当前国际国内3D打印技术特别是电子束金属3D打印技术的最新进展和产业化情况向支队成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剖析。
在与校友的交谈中,成员们了解到,3D打印技术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诞生在美国,我国也从八九十年代起有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初步应用。先有高校研究技术,后有企业生产设备。尽管一些核心激光发射器等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但我国早已能够生产自己的3D打印设备,并在军工、航天等领域小规模使用。
座谈会后,成员们参观了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开源电子束金属3D打印装备QbeamLab和多种材料的3D打印展品,直观地了解了电子束金属3D打印的工作原理、制造能力与应用前景,并开动脑筋讨论了3D打印优化现有制造业格局的可能路径和应用场景。
在交流中,成员们在看到3D打印技术成熟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厂需要解决诸多问题。一件产品需要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它需要满足各种性能要求。一个企业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实验,将生产的工艺逐步优化,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京津冀3D打印产业调研支队成员在清研智束公司参观交流
“供给侧改革下日化企业研发创新调研支队”则先后走访了南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欧芬爱尔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等日化企业,对日化企业研发部门及生产车间进行实地参观与座谈,调查了企业研发产品的过程、供给侧改革对企业目前生产研发的影响与作用。还调研企业调节研发、生产、销售环节的方法及企业采取什么方式弥补自身不足,并重点就创新和科技如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行了调研。
在运城市调研期间,支队成员参观了山西运城南风化工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洗化分公司生产车间、欧芬爱尔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盐湖生物养殖基地、元明粉分公司、钡盐分公司的生产车间,并分别组织了与研发中心研究人员、元明粉分公司的管理人员以及南风集团总工程师的座谈会,了解企业发展的变迁,以及在应对政策改变方面的具体应对以及存在的难题与挑战。
近几年来,南风集团致力于从大宗化工到精细化工的转变,欧芬爱尔洗化公司正是这一过程的实例。参观过程中,队员发现新型日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已与传统日化有了非常大的区别。工作环境整齐干净,生产设备精密安全。洗化分公司的研究人员表示,在传统的洗衣皂、洗衣粉、洗涤剂方面,集团也更加注重开发新型高端品牌,比如更适用于内衣清洗的内衣皂,适用于婴幼儿衣物洗涤的“天使”洗涤系列产品,以应对消费者更高的消费需求。
宝洁产品一直在随时代的发展而变革,“创新是宝洁的血液与根本。”从1871年前创新性的将空气注入肥皂开始创始的品牌Ivory,宝洁就将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而格外重视。180多年来宝洁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离不开其中对研发的大力投入。
调整商品定位,向高端化发展;调整产品策略,向精细化发展。“产品怎么去更新换代,什么东西更适合新的时代,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更多地考虑产品的好坏,更多的消费者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品位的提升。原来宝洁有2300个品牌,做很多分析研究,但回报较为有限,宝洁在减少品牌,要把品牌做的更深,而不是更宽。”北京宝洁技术研发中心的王平院士这样介绍。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地日化企业都在积极地进行改革转型,都在向着低碳化、高端化发展。此外成员们也认识到了国有日化与外企日化的差距,在研发投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有自己的许多优势,但也要承认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许多日化产品,比如洗发水,国产品牌没有一家是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核心技术的差距。但我们也在制定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方面的投入。”座谈中南风集团技术负责人表示。
在实地参观了日化企业研发与生产后,队员真切地感受到了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国家政策的激励,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多的研发人员的加入与付出。
供给侧改革下日化企业研发创新调研支队参观南风化工集团钡盐分公司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今年暑假,清华大学组建多支队伍分赴雄安新区等京津冀核心功能区,调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情况。
由经管学院李纪珍副教授指导带队的“京世冀民实践支队”来到位于白洋淀淀区的安新县王家寨村、端村镇两地调研白洋淀淀区的两大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业和芦苇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设立雄安新区政策对两大产业的影响,并与河北省发改委座谈,获取有关河北经济战略布局和相关人才、创新政策的相关信息。支队特别选取了位于通州新城外围的香河机器人产业园作为案例,调研香河的地理位置和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对其各项发展科技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探讨民企投资建设、特色产业集聚的科技发展模式在雄安新区的外围地区的可行性和改进思路,以及“智慧城市”构想如何助力雄安核心区乃至大雄安地区的高效管理。
支队在安新县调查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时,乘着小船来到了王家寨民俗村,民俗村内环境整洁。硬化路面和充满着古韵的现代化建筑与其他村镇的建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为了了解民俗村发展的脉络,成员们采访了村书记王大水,了解到白洋淀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建设规划。
白洋淀的水道里,各式各样的船儿川流不息,这是安新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依靠,更是建设生态雄安的基础。坐在从民俗返程船上,支队里一位曾经在2012年来过白洋淀的同学感叹道:“现在的白洋淀和几年前真的不一样了,水质好了,看不到垃圾之类的脏东西,最主要的是,淀子里面可逛、可看的景点多了许多,不只是玩水,还能体验民俗、在北方体会水乡风韵。”
京世冀民实践支队在雄安新区端村镇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