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内 >>  正文

对话《二十二》导演郭柯:老人说到至深处,我却关机,不拍了

发稿时间:2017-08-19 17: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范利媛 吴阳

纪录片《三十二》、《二十二》海报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9日电(实习记者 范利媛 记者 吴阳)截止8月19日中午,纪录片《二十二》的票房已累计达9300万。就在此前一天《二十二》的导演郭柯在接受中国青年网专访时表示,影片票房过亿会发微博感谢观众,因为有他们,才使得这个片子获得今天的成绩,才鼓励自己用真情实感拍摄。

  1931年到1945年日军侵华期间,强征虏掠20多万中国妇女作为性奴,“慰安妇”是日本人强加到她们头上的称号。在这部纪录片之前,郭柯拍过《三十二》,两年后这个数字减少到22,如今这个数字变成了8,郭柯知道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减少,他说自己会一直关注她们,但不会再拍摄她们了。他甚至建议媒体不要再报道她们,不要任务性地走近她们,不要故意传递什么沉重的东西,“我们只在心里记住她们,让她们安安静静生活就行了,尽量不要去打扰”。

  在很多人看来这部纪录片表达克制,没有渲染国仇家恨。打水、洗衣、做饭、喂猫……平静的生活片段代替了揭疮疤似的直接诉说,甚至让人怀疑70多年前的事情是否真实发生过。郭柯也认为这部影片"没有冲突,没有什么节奏"。郭柯说自己只想展示她们现在的生活点滴与状态,把她们普通的一面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而她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这样平静与无聊。

  与老人相处,郭柯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奶奶,不忍心去挖掘她们的痛。在拍摄时一位老人讲到至深处,郭柯关掉了机器,他说“那是她们的秘密啊。她是信任我们,才和我们讲的,我怎么能拍呢?”,郭柯不想把她们的伤口挖出来给大家看。

  而对于影片的宣传海报,郭柯说,海报中的小女孩没有原型,是中国20万受害女性的一个代表,希望她们停留在花季少女,停留在没有被日本人强征的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刻,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

  “用手绘的形式,希望小朋友看到这个就像看动画,不会害怕。我们就可以给他讲,慢慢去渗透这段历史,而不是一提到慰安妇题材,脑海中就是哭的、悲痛的老人形象,孩子就会避而远之,因为他们害怕。这个片子就是给我们的下一代看的,为后代留下祖辈的影像,让她们喜欢上这些老人,他们就可以正确地认识"慰安妇"的问题了,而不是跟他们生硬地讲铭记历史”。

  对话郭柯:

  “媒体不要报道她们了,我们不是任务性地走近她们”

2017年1月8日,广西桂林,导演郭柯看望韦绍兰老人。

  中国青年网: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个群体?

  郭柯:2012年,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慰安妇和她的日本儿子》,就开始关注这些老人,随后触动我拍了一部纪录短片《三十二》,我发现这些老人并不是我想象中的苦大仇深。他们非常的普通,很乐观。我会想,咦,他们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加之老人们在不断地去世,我就想把剩下的老人拍下来。

  中国青年网:先后拍了《三十二》、《二十二》,接下来你还会继续关注或拍摄这些老人吗?

  郭柯:这个群体我还会一直关注,每年春节前我都会回去看她们,但不会再拍摄她们了。

  中国青年网:和老人沟通起来困难吗?会不会因为题材的缘故而心有顾虑,担心戳中老人的伤痛?

  郭柯:我们重点拍摄的老人的时间大概是7天,没有一位老人是难以沟通的,每一位老人都很好沟通。沟通中,我们会注意言辞。你不跟她们说话,她是什么都不会说的,就像普通老人一样。你对她笑,她对你笑。她们没有杂念,你对她好,她也会对你好。你千万不要那样想“你是一个导演要完成一个作品”,而是跟老人去玩,把她们点滴的生活都记录下来,这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因为我们做片子,惯性的思维,会去找冲突,被这种思维所束缚。跳出了这个框框,和她们玩,和她们一块吃。说得简单的沟通,我们可以听懂,但在拍的时候,我们请当地人帮我们翻译。

  中国青年网:你曾说“放下的是她们,放不下的是我们”。影片中也说她们曾被很多记者拍过,你认为这么多拍摄会打扰她们吗?媒体应该怎么报道她们?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走近她们?

  郭柯:媒体不要去报道她们了,年龄那么大了,放她们一马。我接触的老人与之前媒体的报道不太一样,我们不是任务性地走进她们,不要故意传递出来很沉重的东西。把她想成自己奶奶,你会怎么报道她?是真心的走近她们的生活。

  “遗憾我们晚了三天,她没有走进我们的镜头”

剧组与毛银梅老人合影。

  中国青年网:在拍摄前你对这部纪录片有什么预期?今天呈现在荧幕上的《二十二》与你拍摄前设想的差别大吗?现在看来有没有什么是遗憾的?

  郭柯:最大的遗憾是海南唯一一个苗族老人——邓玉民,没有进入我们的镜头,我们晚了三天,她走了。

  拍摄前对片子完全没有预期,只是想通过一些电影节可以找到一些发行商,但这个机会好像也没有,这个片子能收回成本,我们就成功了,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反响。

  成片与设想没有太大差别,我请台湾剪辑师剪的,但是这一版可能多了一些情感的传递,就是片尾的众筹字幕。

  中国青年网:许多人认为这部影片的表达很克制,没有渲染家国仇恨,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表达方式?

  郭柯:因为他们没有跟老人相处,跟老人相处后就会明白我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不是每部片子都有起承转合,电影里没有这个法律或要求吧,没有像《金陵十三钗》、韩国《鬼乡》表现历史与家国愁恨,因为这些导演们都表现过了,所以我就不用做一件重复的事情。我只想展示她们现在的生活点滴与状态,把她们普通的一面表达出来就可以了。目前看来,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对的,但过程中我是很纠结的。

  因为我们申请了很多的电影节,电影节的回馈是“没有什么节奏,没有冲突,导演能力也不强”。但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观众会接受这个片子,每一次路演,每一场观众都是满的。中国观众再次刷新以前电影制片人、老板对电影的认知,观众鼓励我纯粹的拍片子。

  所以这个片子过亿的时候,我要发微博感谢观众,因为有他们,才使得这个片子获得今天的成绩,才鼓励我们用真情实感拍片子,才让我们走那些不熟悉的路线。

  中国青年网:影片最后一个长镜头,在老人的坟墓上方从冬天叠化至夏天,有什么用意?

  郭柯:最后一个镜头,我站到那个山上就会有很多思绪,淡淡的忧伤也好,我说不出来什么感觉,但我觉得我的思绪会和大家产生共鸣的,大家看到这个画面可以去感受,没有答案。可能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但每个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老人说到至深处时,我却关机,不拍了”

  中国青年网:一些观众及学院派代表评价这部纪录片“没有启承传合,素材量少,没有故事”,您如何看待?

  郭柯:我们平时看得较多的是剧情片,那是一个造梦的载体,但这个造梦的载体它也可以去装载一些现实吗?现实生活中没那么多起承转合,大多数老人的生活是平静的。

  即使有一些能博取眼球的,比如李爱连老人说到至深处时,我却关机,不拍了。那是她们的秘密啊。我们小时候都要帮小伙伴保守秘密,她是信任我们,才和我们讲的,我怎么能拍呢?我们不能想“啊,我终于把你的话套出来了”,这是什么行为?“慰安妇”不是把她伤口挖出来给大家看,就算我拍了,给观众看了,感动了,但我欺骗了老人,我不能那样。

  中国青年网:《二十二》的海报是一个小女孩用粉笔画画。这个小女孩有原型吗?她画的是她自己吗?海报的灵感和寓意是什么?

  郭柯:小女孩没有原型,是中国20万受害女性的一个代表,希望她们停留在花季少女,停留在没有被日本人强征的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刻,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

  用手绘的形式,希望小朋友看到这个就像看动画不会害怕,我们就可以给他讲,慢慢去渗透这段历史,而不是一提到慰安妇题材脑海中就是哭的、悲痛的老人形象,孩子就会避而远之,因为他们害怕。我了解到观看影片的受众大部分都是90后的女性。

  这个片子就是给我们的下一代看的,让更年轻的一代了解历史,为后代留下祖辈的影像,让她们喜欢上这些老人,他们就可以正确的认识“慰安妇”的问题了,而不是跟他们生硬地讲铭记历史。

  “最大的困难时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这些老人。导演?还是晚辈?”

毛银梅老人跟大家聊天。 《二十二》剧照

  中国青年网:拍摄过程中资金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郭柯:资金有张歆艺资助影片100万,和北京的一些公司的支持。

  最大困难的是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这些老人。导演?还是晚辈?我是我奶奶带大的,我就把她们想成我的奶奶,你奶奶面前你是导演吗?不是,所以人的关系是设定的,就没其他问题了。

  “这部片子的意义是打破符号化的东西”

  中国青年网:影片的历史顾问是苏智良教授,既然没有拍摄历史,他担任的职责是什么?

  郭柯:苏智良老师一路上非常支持我们,包括拍摄《三十二》,主要帮助我们提供老人的信息,与采访对象家人沟通,开介绍信,帮助我们把关影片中的文字和发稿的文字。在历史方面没有进行指导,因为我这里面没有历史。

  中国青年网:现在的票房和你预期相比如何?

  郭柯:票房超过所有人的预期。这部片子带给我最大的意义就是展现这些老人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符号化、片面化的生活,之前看相关题材只知道她们是“慰安妇”,但看完这个片子,观众起码知道她们叫什么,她们住哪,这就打破了符号化的东西。

责任编辑:李永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