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内 >>  正文

同声自相应 同心自相知

发稿时间:2017-08-08 13:27:0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网

  8月的草原天高云淡、草长马肥,于此最美时节,内蒙古自治区迎来了成立70周年大庆。

  面对全球媒体的镜头,自治区主席布小林说,在内蒙古,平均每8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多民族混合家庭,各民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启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时代。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王希恩说,家和万事兴,正是亲如一家的民族关系,为内蒙古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风雨同舟手足情

  内蒙古历史上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蒙古、汉、满、回等民族。“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内蒙古各民族多年来相互依存,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守护着祖国北疆。

  “他们和我们牧民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哪里会想蒙古族的孩子怎样,汉族的孩子又怎样。把孩子们照顾好,我就该这么做。”都贵玛是一个普通的牧民老太太,曾义务抚养了28名来自南方的孤儿,被人们称为“草原母亲”。20世纪60年代初,3000名南方孤儿来到内蒙古大草原,由牧民家庭领养,草原母亲们将他们视若己出。

  蒙古族谚语说:“但凡结为安达(兄弟),就是同一条性命不相舍弃。”如今,自治区各民族群众对生产生活中的互帮互助习以为常。鄂托克旗乌兰镇有个“二合一”村委会,两个嘎查中,一个汉族占多数,一个蒙古族占多数,大小事务都要共同商量,村民亲如一家。汉族农民兄弟手把手教牧民种地,帮助牧民打井、上电、引水浇地。同样,牧民兄弟把最有经验的养羊能手派过来,教汉族群众养羊。汉族兄弟和蒙古族兄弟业余时间还组建了乐队,一起开展文体活动,文化习俗越走越近,彼此尊重,早已不分你我。

  携手浇灌团结花

  在内蒙古,民族团结已经深入人心,这也与一直以来坚持的民族团结教育密不可分。“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平等、团结教育。”锡林郭勒盟教育局副局长义德日合格这样说。

  长期以来,内蒙古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从1983年开始坚持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表彰活动月”活动,1580个先进集体和2192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形成了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建立起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使民族团结教育实现了“四个全覆盖”:覆盖青少年的学校系统教育,覆盖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覆盖全社会的媒体宣传教育及覆盖乡村、社区、部队、企业的差别化的宣传教育。

  随着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各民族交融度日益密切,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已成为大趋势。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内蒙古蒙古族与汉族的通婚率达到了37.49%,并呈现进一步提高趋势,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民族团结的基础更加牢固。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博士张宝成说,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再次证明,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基础,牢牢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就是抓住、抓紧、抓牢了民族地区所有工作的大原则和总方向。

  百花齐放根相连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内蒙古大草原是多民族文化起源、生长、碰撞、交融的舞台,对中华民族族群和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保护、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各族群众不断加深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民族团结的基础才能巩固。内蒙古对待少数民族文化始终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的原则,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注意吸收借鉴当代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首先从民族的语言文字开始。目前,蒙古族聚居地区已基本普及了蒙汉双语教育。自治区全区有民族中小学校520所,其中实行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小学校465所,全区57所普通高校中,有24所开设了104个双语授课专业。

  “我虽然是在普通高中读的书,但我们学校也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让同学们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我还是我们学校蒙古族文化协会的会长呢!”蒙古族女孩乌罕娜说。乌罕娜能讲一口流利的蒙古语和汉语,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数家珍,目前正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民族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内蒙古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成效显著。自治区对蒙古族及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少民族”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整理工作。目前,蒙古长调民歌和呼麦艺术成功申报世界非遗,蒙医药中蒙联合申遗工作也已经启动。

  如今,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共同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内蒙古各族人民牢记历史,牢记党中央嘱托,开启携手共筑中国梦的新征程。

原标题:同声自相应 同心自相知
责任编辑:芮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