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26日电(记者许正)小兴安岭松林已染上新绿,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刚刚从山林里巡护回来的甄长龙,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白桦林说:“你看,这些树又都长起来了!”
54岁的甄长龙曾是林区万千伐木工中的一员。他望着这片林子说:“要说起以前的林子,那可是密实得钻不进去人呢。”
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响彻了兴安岭半个世纪的伐木号子戛然而止,林区生态得到休养生息。
甄长龙现任伊春市上甘岭区溪水经营所管护中队队长,从伐木人变为“守木人”:以前要找树砍,现在则要严防砍树人。几十里的林区巡护路,他日日走起来不知疲倦,“防火灾、防盗伐,责任大。”
树不砍了,几乎将长期依赖“大木头”经济的林区逼进“死胡同”。伊春市委书记高环说:“2014年彻底停伐后,大批企业关停。停伐后的两年,伊春市经济惨淡。”
树不砍了,最关键的问题是,林区人该何处去?伊春市低保局局长王炳森说:“林区长期以木材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林区群众技能相对单一、积累少,老弱病残群众生活难度更大,好在有政府兜底保障。”
困境中,林区人越来越认识到,这片苦心守住的绿水青山才是不竭之源。驱车进入伊春多个林业局,挂袋木耳大棚“穿插”在林间。一些干部说,以黑木耳、蓝莓、山野菜等为代表的伊春森林食品广受市场欢迎,“这里要打造成为中国的森林食品之都。”
在伊春市友好区蓝莓种植基地,今年新一茬蓝莓已开始萌发绿意。该区农业局局长王洪涛说:“小兴安岭是蓝莓主产地之一,部分企业从种植到精深加工,在伊春,‘友好蓝莓’已经成为品牌。”
这片绿水青山给予的更多宝藏被发掘出来。在友好农业科技园区,黄芪、桔梗等中药材在适宜环境中成长。友好区林业局副局长李志斌说:“伊春空气清新、土壤农药残留少,被药材公司看好,这个园区的产出预计是投入的三到五倍。”
长期以来,伊春夏季“绿水青山”受游人追捧,但相比之下“冰天雪地”却缺少关注度。在伊春市旅游委副主任王巍的眼中,去年冬季是伊春冬季旅游的“破冰之冬”。当地通过打造森林冰雪马拉松、温泉小镇等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人次首破千万,同比增幅超过40%。
红松死亡后松脂浸入木体形成“琥珀木”,一度被林区百姓用来烧火。如今,它成了知名度与日俱增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精巧细致、松香四溢。伊春一家工艺品企业负责人张桂侠说:“我们请来福建等地的工艺师傅,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收入不断增加,我们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目前,伊春已由数十年“一木独大”的“单一色”发展为如今的林药、林畜、林菜等7条优势产业链,一二三产不断融合发展。
2016年,伊春市GDP增速在停伐后首次由负转正。今年一季度,当地GDP实现34.4亿元,同比增长4.8%。
高环说,过去林区干部习惯“粗线条”,而现在是“精细实”,摒弃“猫冬”、慵懒散状态。伊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这片老林区正在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