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青海:“四个转变”凝人心 生态经济展新姿

发稿时间:2017-05-24 20:09:00 来源: 新华社 中国青年网

(图片来源:西宁市林业局)

  江河源头、幅员辽阔、草原广袤、民族众多……这是大美青海的生动注脚,更是助力青海腾飞的不竭动力;

  干旱高寒、山大沟深、经济小省、人口小省……这是青海高原留给人们的刻板印象,也是制约全面发展的瓶颈所在。

  如何在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维中找到青海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去年12月19日,刚刚履新半年的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首次提出了“四个转变”。

  即: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本网深入青海各地调研采访,高原生机勃勃,各族群众正奋力推进“四个转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

  “生态优先”: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春季,一场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在青海高原展开。在一片片荒滩荒坡上,人们播洒着绿色的希望。“ ‘十三五’时期,每年要完成近400万亩的植树绿化任务。”省委书记王国生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国土绿化,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首要责任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此,青海不仅种绿护绿,更是用“好制度守护好山水”,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消对三江源地区的GDP考核,出台《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成为了全国首个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设计图”的省份,并逐步构建成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的持续推进,以三江源为屏障、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带、青海湖草原湿地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已基本呈现,青海的湿地面积跃居全国第一,“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呼之欲出。

  “青海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通过环境保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使环保与经济实现融合平衡,绿色转型升级正在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青海快速行走在建设‘生态强省'的路上。”青海省环保厅厅长杨汝坤说。

  今年一季度,青海新兴产业迎来“开门红”,新材料、生物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8.8%和12.5%,光纤光缆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2.6%,青海的经济结构正在不断变“轻”变“绿”。

  摘得西北省会城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桂冠的西宁市,正以“生态优先、发展率先”的责任担当,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大力发展多晶硅生产、虫草枸杞精深加工等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生物医药产业。

  坐拥“聚宝盆”的海西州,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项目,盐湖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也加快改造升级步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稳步推进。

  “同心同德”:“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丽

  “等我去世了以后,一定要把我的骨灰撒在草原上。因为草原是我的家,我离不开草原。”这句话,是一位名叫张文淍的汉族老人对藏族“儿子”罗加扎特的临终嘱托。

  1984年,60岁的张文淍老人从河南老家流落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草原,靠拾荒度日。牧民罗加扎特和父亲在一个破窑洞里发现了正在生病的张文淍。

  父子俩二话没说,救治并收留了他。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收留,就是整整28年。二十八年如一日的付出,让这段“藏汉一家亲”的佳话永远留在了青海湖畔。

  罗加扎特的事迹在青海并不是孤例,青海涌现出了张桂兰、唐海普、廉福章等一批先进典型,生动诠释了“民族一家亲”的民意基础和社会氛围。

  青海是全国多元一体的典型省份和民族地区,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典型缩影和窗口,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的近一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的98%。同时,青海五大宗教俱全,是典型的民族宗教工作大省。

  海西州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民族问题的金钥匙,以经济发展夯实物质基础,增进民生福祉。就在今年2月,海西州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清零”,各民族群众离实现了携手奔向小康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浴火重生”后的玉树市,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的带动下,从强化便民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入手,打造藏区智慧化管理与和谐稳定“两个样板城市”,以实现更高的城市化服务管理水平,巩固放大灾后重建的成果。

  正如玉树市委书记蔡成勇说:“如果灾后重建是一场战争,管理好运营好发展好新城市则是一场战役。如何加快发展,让各族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既是一次赶考,也是一个必须回答的崭新课题。”

  青海正按照实现“四个突破”、树立“六个品牌”、实施“六同工程”,着力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加快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形成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的强大合力。

原标题:【治国理政新实践·青海篇】青海:“四个转变”凝人心,生态经济展新姿
责任编辑:杨晓霖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