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开国将帅”只剩30人:18人达100岁以上(名单)

发稿时间:2017-04-11 07:32:00 来源: 法制晚报—观海解局 作者:李洪鹏 熊颖琪 中国青年网

  退休后的熊兆仁忙扶贫学桑蚕养殖

  熊兆仁,1912年生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在解放战争中为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渡江南下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熊兆仁(左二)

  1983年6月,组织上决定时年71岁的熊兆仁离休。但他离休志不休,毅然打报告参加老区建设的“战斗”。部队和地方的领导都劝他好好休息,安度晚年,可他执意不肯。他说:“没有老区人民的支持,我们的党和军队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没有老区人民的流血牺牲,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成立。我们这些老战士,有责任关心老区,建设老区。”

  有媒体报道,为了充分了解老区情况,熊兆仁像当年打游击一样,穿着便衣,背着水壶、干粮,轻车简从,到福建省每一个老区、大部分基点村调查研究。要想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就要寻找一条建设路子,尽快脱贫致富。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个宏伟蓝图勾画出来了:修建铁路、公路,改善交通条件;改良养牛、养蚕,加强养殖业;改造大型水库,发展电力;实现“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工程;加强两个文明建设。

  种桑养蚕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养殖业。老区、革命基点村山地多,可大量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就会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熊兆仁决定先把闽西作为种桑养蚕的试点。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1989年夏天,他带领福建省老区办、省蚕桑研究所、省丝绸联合公司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到6个乡镇进行实地考察,信心大增,感到闽西发展蚕桑生产前景广阔。在他的主持下,考察组向省政府写出了可行性报告。省政府同意了。从此种桑养蚕活动逐步从闽西走向了全省老区。

  为了解决蚕桑种子和养殖技术问题,熊兆仁又带领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取经,其中到广东翁源县的考察是他暮年经受的又一次严峻考验。这天下午出发后,天下起了小雨,汽车在泥泞的山路上不时打滑。雨越下越大,山路越发难走,前面还要翻越一座千米以上的高山,公路上尽是烂泥巴,两边被汽车压出了两道深坑,越野车都很难通过。当汽车行驶到山顶时,再也无法前进了。此时是凌晨1点钟。原来预计当晚7点以前可以到达目的地,现在却只走了一半路程。饥饿、黑暗、寒风一齐袭来。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无法与外界联系,大家只好在车上静静地等着。天刚蒙蒙亮他们冒雨又出发了,直到达翁源县城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的笑了:人人都一身汗水一身泥,斑斑驳驳,像穿了迷彩服似的。

原标题:1614名“开国将帅”只剩30人:18人已达100岁以上
责任编辑:西湖雨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尾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