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正在采摘球盖菇。 本报记者 陈村铭 摄
小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能够卖到国外,记者近段时间发现,我市不少小企业十分忙碌,企业老板和管理人员也忙着开拓市场,带领村民奔富路。
2月14日上午,嘉陵区大通镇阎王沟村一家公司里,工人们正在忙着生产。在光学部生产车间,望远镜镜片正源源不断地下线;在装备部生产车间,望远镜镜片被组装成望远镜。“今年生产形势好,开年后新增了10名工人,现在公司有80名工人。”该公司总经理任小凤说。
当天,在公司上班的陈会领到了今年1月份的工资,4600元。陈会是阎王沟村人,该望远镜生产公司在村里落户后,她就进了公司,工资从开始的每个月30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每个月4500至5000元。这家公司有80余名工人,全部来自本村和邻村。阎王沟村50岁的陈贤能和妻子赵桂芳都在公司上班,两口子一个月收入有5500元左右。
“我们这把年龄,外出打工工作不好找,如今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有了收入,还照顾了孙儿。”陈贤能说。
“别小看了咱们小企业,我们的产品一半以上卖到了国外。”任小凤自豪地说。
2015年,在嘉陵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大通镇的招引下,任小凤和另外两名合作伙伴来到大通镇阎王沟村办企业,企业虽小,但产品远销到了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等地。任小凤算了一笔账,公司2015年的产值达到了1000余万元,其中一半出口,一半靠网上和实体店销售。任小凤说,今年力争实现产值翻番,超过2000万元,带领村民一起奔康致富。
2月14日,在高坪区东观镇荒草堰村的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里,10余名村民正在采摘球盖菇。在合作社的球盖菇初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将采摘回来的球盖菇洗净、打包。
“现在气温偏低,每天可采摘球盖菇2000至3000公斤,等气温升高时,每天可采摘球盖菇5000公斤以上。”该合作社负责人赵丽君说。
去年,东观镇引进业主赵丽君在荒草堰村流转土地150亩,种植球盖菇。东观镇镇长刘国军介绍,每年9月份稻谷收割后,立即开始种植球盖菇,第二年5月份球盖菇收割完成后,又立即种植水稻,提升了土地的综合效益。
该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常年有40至50名当地村民务工,平均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因为平时干活认真负责,今年70岁的村民陆大成在合作社当上了管理人员,月工资1800元。他的老伴儿在合作社采菇洗菇,一个月收入1500元,家里的3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租金810元,老两口一年的收入达4万多元。
“合作社生产出来的球盖菇,90%以上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剩余的主要销往我国的香港、澳门。”赵丽君打开市场的诀窍是,合作社生产的球盖菇不打药、不施肥,是纯绿色产品。
赵丽君今年也踌躇满志,她计划组织发动更多的村民种植球盖菇,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和菌种,并以合同价回收。(南充日报记者 李奎 实习生 曹欣)
原标题:撸起袖子加油干 小企业带领村民奔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