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激励有妙招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巡更点发挥最大效能,海伦路街道还将8个社区划分为62个网格作为治安防控基础单元,每个网格以楼组为单位进行管理。他们将不同性质网格按照日常管理、一般防范、重点治理3类,实施绿色、橙色、红色三个等级的分类动态管理。
其运作模式是,网格员将每天发现的各类问题通过手机端上传至街道受理平台,街道受理平台将这些问题连同巡更点的巡逻日志进行汇总,然后街道指挥中心对这些问题进行研判,并向街道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社区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以便形成工作预案,将各种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采访过程中,记者进入海伦路街道办事处一楼的一家“爱心超市”,几名社区老大爷正在超市里选“购”商品。在这家面积2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里,酱油、洗衣粉、饮料、卫生纸等日常用品一应俱全,且价格比一般超市都低。原来,为激发巡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海伦路街道还投资20万元在海伦路社区等8个社区筹建了“爱心超市”,街道从批发市场以批发价购买并按成本价分发商品,巡逻队员和志愿服务人员可根据巡逻积分兑现相应分值的生活日用品,或享受免费理发、体检等社区服务。
记者在超市墙上看到《“爱心积分”活动评分参考表》,参加社区治安巡逻1小时得1分,发现辖区内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并上报(街道确认)得3分,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经查实被治安拘留的得10分,协助公安抓获张贴散发非法宣传品的邪教人员得50分,一个爱心积分可以兑付2元的商品或服务。“从爱心超市领到一块小小的香皂,我也美滋滋的。不在乎东西的价值,在乎的是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居民的关爱,对我们劳动的尊重,更增添了我们义务巡逻的干劲。”从事义务巡逻多年的海伦路社区71岁的老楼长王宏志称。
数字变化创平安
“以前巡逻时,楼道拐角等常被忽视,现在所有死角大都变成警灯闪烁的巡更点,每次都有人巡逻,居民彻底放心了。”南昌路社区65岁的李永华大姨称。
“很多小偷都是从厨房入室盗窃的,现在不管春夏秋冬,我晚上睡觉前都把进入厨房的门锁好实行‘双重保险’。这些防范知识是我从巡更点警务公开栏张贴的《警情通报》和《平安提示》学来的,在巡更点学习法律知识和防范知识,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街道居民王贻善老大爷说。
“看到夜间闪烁的警灯,小偷不心虚才怪呢。”楼长刘大爷对巡更点竖起大拇指。
海伦路社区的刘润江老大爷更是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虽然是老楼,但楼房销售价格普遍比周边小区每平米高出2000元,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小区不但邻里和睦,而且治安防范搞得好,软实力强。”
数字最有说服力。据统计,2016年,街道辖区内海伦路派出所共接报刑事警情89起,与往年的176起同比下降49.43%,环比下降66.67%,下降比率分别列公安市北分局31个派出所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其中,2016年5月仅接报刑事警情9起,与往年的13起同比降30.8%,环比下降40%;而2016年6月份,这三个派出所仅接报刑事警情5起,与往年的11起同比下降54.5%,环比下降44.4%。
发案数的大幅下降,换来的是群众安全感的提升和满意度的提升。2016年9月,海伦路街道作为市北区唯一街道获取青岛市“平安建设示范街道”的荣誉,得到市、区领导和政法委等部门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在前期业绩的基础上,找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论证,赋予巡更点更多的载体和职能,并把巡更点的运营统一纳入大数据库,为巡更点嫁接更多的高科技元素。另外,将深入研究政府购买服务事项,让巡更点的经费保障机制更灵活、更科学。”尹书浩说。
图① 街道老大爷们在巡更点学习治安防控知识。
图② 社区民警陈强带领网格员在巡更点填写巡逻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