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之路,全面细致的阅卷查访
聂树斌案的疑难、复杂程度之大,社会关注度之高,让再审合议庭成员备感压力,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再审期间,为对案件有全面综合的了解,合议庭审查了聂树斌案的原审卷宗、河北高院和山东高院的复查卷宗等,这些卷宗多达120多本。除了仔细研读卷宗,合议庭成员还于8月初,也即聂树斌案中被害人康某某当年遇害的大致时间,冒着酷暑去河北核实相关证据,查看案发现场、被害人上下班路线、原审被告人聂树斌被抓获地点及其所供偷衣地点,询问了本案部分原办案人员和相关证人,就有关尸体照片及尸检报告等证据的审查判断咨询了刑侦技术专家,就有关程序问题征求了法学专家意见。在权利保障方面,合议庭先后5次约谈了申诉人及其代理人,听取意见,依法保障其调查取证、提交证据、发表意见、查阅案卷等诉讼权利,并多次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意见,为本案的公正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审判的质效很多时候就在于细节,合议庭法官深谙这个道理。管应时法官说,因为被害人丈夫侯某某后来的证言有大的改动,必须找到他进行核实。而就为了找到侯某某,他和法官助理刘志先后跑了三趟:第一趟跑了一个空,既没有找到侯某某现在的地址,也没找到他的联系方式;第二趟通过当地的公安部门,找到了侯某某租住的房子,但是租房人姓名和他姓名不符,他们通过查访估计是侯某某,不巧的是这一天他刚好不在家;第三趟是晚上过去的,先看电表转不转,再看家里灯亮不亮,确认有人在家后,才找到侯某某。
宣判之前,坚持审慎原则
11月27日,这是聂树斌案宣判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凌晨1点多,第二巡回法庭7楼会议室的灯刚刚熄灭,聂树斌案再审合议庭的成员这时才下楼走在回驻地的路上,之前他们一直在讨论、推敲聂树斌案判决中每一个可能存在争议的细节。
这场讨论由胡云腾大法官主持,从11月25日上午合议庭在巡回法庭听取申诉人张焕枝及其代理人李树亭意见后即开始了,一直持续到11月27日晚上10点多才结束,其间只能保证最基本的休息时间。实际上,在高强度、高压力的脑力劳动后,很多人都是很难入睡的。
这天凌晨1点多到家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凌晨2点以后才入睡的,其中罗智勇法官说,他几乎彻夜无眠。当天上午9点30分,他们又准时坐到了会议室里继续讨论案件。因为害怕第二天继续失眠,他们中有人连茶都不敢喝。
这是宣判前最后一次合议庭全体成员集中讨论,主要任务是对判决书逐字逐句地读,并进行讨论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不分职位高低、不问资历深浅、不管年龄大小,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关程序的、实体的、证据的、逻辑的,甚至是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是否用得恰当。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一切可能让证据说话,避免审理和裁判过程中任何主观性强的评论和判断,对于申诉人及其代理人和检察机关提出的每一条意见,也必须一一回应,并进行充分的裁判说理,坚决不回避问题,也坚决不以含糊其词的方式对待。
知道结果后,聂树斌父亲与聂树斌姐姐放声大哭。聂树斌父亲说,等了二十多年终于迎来迟到的正义。感谢提供过帮助的人。
疑罪从无,强化证据裁判理念
聂树斌案原判认定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强奸妇女罪的主要依据是聂树斌的有罪供述与在案其他证据印证一致。然而,同样的有罪供述、同样的在案其他证据,在再审合议庭审查之后,却成了再审改判无罪的依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个大相径庭的裁判结果?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回答了这个问题:要强化证据裁判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