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综合施策,用心呵护
到过三沙的人会发现,南海的蓝,是有层次的。深蓝、湖蓝、碧蓝……清澈见底的地方,并不一定就是浅水区,因为这里海水干净,能见度可到30米,不是老渔民可千万别往下跳。
这样美的地方,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任务更为艰巨。
从自然条件上看,三沙高温、植被不丰富、水土涵养困难;从人居条件上看,有人居住就会产生垃圾、污水,如果生活污水、垃圾不加处理排入海中,会成为污染源;从海洋内部生态环境看,境外一些不法人士偷鱼、炸鱼、破坏礁盘的情况时有发生,珊瑚、海龟的保护难度也随之增加。
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强调,三沙地理位置独特,土地、淡水等资源十分宝贵,一定要“用土如用金”,“珍惜这张白纸”。
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综合施策,用心呵护。“海南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是用钱买不来的,我们每一届政府都要努力把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发展好,任何的开发都要以保护生态为基础。”海南省省长刘赐贵提出。
资料图:三沙市永兴岛启动垃圾源头分类。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2014年三沙市第一个项目永兴污水垃圾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1亿多元,铺设污水管线1.4千米,可日处理1800吨污水、20吨垃圾。三沙市建立永兴环卫站,现有20名环卫工人,配备了先进的机械设备,使永兴岛环境卫生大为改观。2015年起,筹措资金5亿多元,实施小岛的垃圾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全覆盖、双保障”工程,在赵述岛、羚羊礁等岛礁实施生态整治修复工程,在赵述岛结合航道码头建设修复岛礁,北岛海龟保护中心正在规划建设。
说起海龟,王春石雕一般的脸庞顿时松弛了下来:“赵述22岛和北岛今年自然上岸繁殖的海龟已经有152窝了,没有人工干预哦,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小海龟特别可爱,人人看了都喜欢。”
市政府制定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生态环保的
在永兴岛垃圾处理站,环卫工人正忙着处理一些纸箱、纸盒等垃圾。记者问:“这些都是事先分类好的垃圾,还是人工分拣后的?”环卫工人表示:“垃圾都是分好类才能扔的。”
环保意识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往来补给船“三沙一号”上,提示牌提醒人们岛上淡水来之不易,请将喝过一半的饮用水带下船;在渔家乐,渔民们会自觉将塑料瓶、矿泉水瓶和纸质垃圾、玻璃等分好类;在鸭公岛,所有的垃圾都归类处理好,然后装船运输到永兴岛垃圾处理站处理。
资料图。 骆云飞 摄
岛上居民们难能可贵的环保自觉,和长期引导、机制约束是分不开的。三沙设市伊始,市政府制定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加强海洋生态环保的意见》。随后,三沙研究制定了生态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和争创生态循环、资源节约典范实施方案,制定了投资项目环评办法,成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专家委员会,规划建设北礁、浪花礁、华光礁、盘石屿、玉琢礁海洋环境监测站。三沙于2015年底实现了永兴岛不再提取地下水的目标,比原计划提前3年。
三沙实施了渔民转产专业计划,多家渔家乐开张营业,海蓝蓝珍珠养殖有限公司和永乐95名渔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岛礁渔民的传统作业方式,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飞哥渔家乐,老板娘黄大姐正在学习微信支付和网上交易。“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也要跟着变才行。”黄大姐说。
海更蓝,岛更绿,这是这个最年轻地级市的人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也是他们未来持续追求的目标……本报记者 丁 汀